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小朵历史君,很高兴给大家带来这一期的原创优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 全统一。。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 全统一。。《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 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 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 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 “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和“太史据法”四个寓言来说明道理。《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 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澭”、“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如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该书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这个典故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吕不韦为什么让人编著 吕氏春秋
为什要悬赏修改吕氏春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这期的原创优质内容就要结束了,小朵历史君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最精彩的优质原创内容,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