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庸》的“明哲”篇章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是故居上不驕,爲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其此之謂與。

譯文:所以君子身居高位的時候沒有驕傲,身在低位的時候也不悖逆。國家清明的時候,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時局混亂的時候,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所以《詩經》之中就說: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幾句話說的也是君子修身養性的中庸之道,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境況,這種行爲不會出現偏差,這也是《詩經》之中所說的,既有智慧又可以保全自身,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處事態度,也是進退自如的方式。

《中庸》並不是簡單的取中,而是隨着情況的變化而因時制宜,中庸也不是固守同一個原則,而是懂得有原則的去變通。

當外在的時局能夠順應自己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才幹,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當外在的時局不適合自己去發揮的時候,也不會因爲時局的被動而讓自己喪失原則和道德,更不會以卵擊石,而是懂得沉澱自己,保存實力,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事情由小人管理就會昏暗,所以君子處事都要以誠信正直爲自己處事的原則,如果處於有道的地方就要暢所欲言,放心的去做事,如果處在無道的地方,說話就要有所顧忌。

但是不要昧着良心去說瞎話,這也是一種中庸之道,這更是修養自己心性的一個道理。

所以詩經之中說的那一句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也是這個道理。

反觀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人,當他們處在順境時,面臨着外界有利環境,也不知如何施展自己,更不懂得順應規律去做事。當他處於被動的時候,有的人會因爲外在的被動局面,而喪失了原則和道德,用不該有的一種方式爲自己謀取福利,這都是有失偏頗的一個德行。

姜子牙身上體現的也是“ 明哲”的智慧。

他在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但是他人窮志不短,無論是做什麼都能勤奮刻苦,堅守厚道之心,並且研究軍事謀略,天文地理。

在當時,他就已經有一些名聲,在道家思想中和民間之中都有一定的威望。

後來在紂王主政的時候,他爲了躲避戰亂,到北方的遼寧隱居40年,後來又到終南山,經常去渭河釣魚,可是三年沒有釣到一條魚。

很多人都嘲笑他,但是神奇的是,他最終釣到了一條魚,魚肚子裏有一本兵法書。

而當天晚上,姬昌周文王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後來在姜子牙的輔佐之下,才創造了輝煌大業。

姜子牙能夠在時局不利的時候選擇隱忍和沉澱,找到合適的機會才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才幹,無論是低谷還是高峯的時候都能堅守自己的德行,也能發揮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種“明哲”的智慧。

中庸之道就是順應自然的智慧,也是天經地義的趨利避害。

在中庸之中這一篇章,命名爲“明哲”,並非是簡單的明哲保身的意思,而是出自《詩經》之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一種高明的智慧,是一種能夠圓潤變通的法則。

能夠圓潤變通的去處理事情,而不是死板過激的讓事情出現偏頗,這纔是明智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