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乌拉盖草原小草刚刚发出嫩芽,放眼望去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牧民罗志达家的牛群吃饱了青草,享受着和煦的阳光。

罗志达家里养殖着100余头良种母牛,今年接产牛犊75头。他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他光出售牛犊就能有40余万的纯收入。而在10多年前,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过去,罗志达家以养殖“本地”牛和羊为主,最多时羊有300只、牛150头。虽然牲畜数量上去了,换来的却是草场植被连年退化,牲畜膘情上不去,秋天出栏根本卖不上价。一年忙到头,收入寥寥无几,愁坏了这个憨实的牧民。

正当罗志达愁眉不展之际。锡盟开始推行“减羊增牛”战略,引导牧民积极调整畜群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罗志达意识到优化畜群品质,提高个体质量的重要性。于是他压减羊群头数,对家中原有本地牛进行淘汰和改良。率先利用人工冷配技术,实施黄牛改良。仅6年时间,牛群良改化率达到100%,牛的个体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较原来增长了50%--60%。更加欣喜的是,由于牛不刨食草根,吃过的草场留下较高的草茬,对草原生态影响小,且数量控制在草畜平衡范围内,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家的草牧场植被逐渐恢复。罗志达以“顺势谋变”的科学化养殖路子,实现鼓了腰包,绿了草原的梦想,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来源:天边草原乌拉盖官方微信综合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