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葛嫩娘面對賊寇奮勇反抗的歷史史實可以看出,在“末世”之中,這些承平時期怎麼也不會和戰爭掛上鉤的女子親臨戰場、指揮戰鬥的事例比比皆是。楊龍友率軍先入浙閩間的關口仙霞關,孫臨攜家眷及嫩娘隨行。

葛嫩娘字蕊芳,金陵人。早年爲將門之後,其父因抗清殉國,家破人亡,葛嫩淪落秦淮,淪入風塵。安徽桐城名士孫臨(字克鹹)爲其贖身,娶爲側室。

兩人成爲知音後,志同道合,密謀聯絡愛國志士,共襄抗清義舉。明亡後,孫臨移家雲間(松江),與朋友商議舉兵起事。後又與家人避居太湖、台州。

當時,唐王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稱帝,任命楊龍友爲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楊龍友素與孫臨友善,便上書舉薦他爲監軍副使。

順治三年(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七月,清軍進攻福建。因楊龍友與孫臨只是紙上談兵的書生,軍事上並無實際的指揮才能和作戰經驗,只能一路退卻。楊龍友率軍先入浙閩間的關口仙霞關,孫臨攜家眷及嫩娘隨行。當他們撤至福州時,被清軍團團圍困。

葛嫩娘不但組織娘子軍,而且兩度突出重圍,到泉州鄭芝龍(鄭成功之父)處求援。只可惜鄭芝龍鐵心降清,非但不肯出兵救助,還對其冷嘲熱諷。求援未果,葛嫩又返回必死之城,同孫克鹹死守福州,最後城破被俘。

清軍將領見葛嫩娘年輕貌美,欲私自佔有,持刀脅迫她就範。嫩娘堅貞不屈,嚼碎自己的舌頭和着滿口鮮血向敵將臉上噴去(“主將欲犯之,嫩大罵,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嫩娘抗節被殺,鮮血染紅了鐵騎下的土地。

嫩孃的這一壯舉使她年輕的生命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如亂世裏一朵不敗的剛烈之花,盛開在仙霞嶺上,反襯出無數精神委瑣、道德崩塌之軟骨頭(如鄭芝龍之流)的醜陋無恥。

孫臨隨後也遇害。(“克鹹見嫩抗節死,乃大笑曰:‘孫三今日登仙矣!’亦被殺”。)

葛嫩孃的故事感染了無數人。1939年,著名劇作家錢杏邨爲宣傳抗戰,以葛嫩孃的事蹟爲題材創作了一部話劇《明末遺恨》(原名《碧血花》,又名《葛嫩娘》),在淪爲孤島的上海演出。

當舞臺上的孫克鹹高吟“人生自古誰無死’”時,觀衆心裏就和他共同吟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葛嫩孃的事蹟點燃了淪陷區上海的愛國熱忱!

從葛嫩娘面對賊寇奮勇反抗的歷史史實可以看出,在“末世”之中,這些承平時期怎麼也不會和戰爭掛上鉤的女子親臨戰場、指揮戰鬥的事例比比皆是。亂世風塵女子,猶知奮勇殺敵,羞煞無數投降大將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