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趙匡胤出生於公元927年,960年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起大宋朝,被"禪讓"爲皇帝,這一年趙匡胤風華正茂,才33歲,趙匡胤一共當了16年皇帝,公元976年去世,當時他還不到50歲。
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登基做了皇帝,是爲宋太宗。
衆所周知,皇帝權力無邊,掌握着生殺予奪大權,一般統治者都要把江山傳給自己的兒子,很少有人傳給兄弟的。一則一尺沒有四寸近,二則權力鬥爭非常血腥,不傳位於兒子,自己就會有斷子絕孫的可能。
所以說,皇帝友好傳位給兄弟一般是出現了三種情況:一、自己不行的時候兒子還小。二、自己的兒子無能、白癡不能勝任。三、根本沒有兒子。
那麼趙匡胤當時屬於什麼情況呢?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有兩個兒子(原先還有兩個,不幸夭折)趙德昭和趙德芳。其中,長子德昭生於公元951年,父親去世那年他已經25歲。次子德芳,父親不在那年他也已經17歲。
德昭25歲已經是個成年人,而17歲在古代也已經是成年人,17歲當皇帝的人不勝枚舉,康熙14歲就當皇帝了,可見兄弟二人的年齡不是問題,就看他們的能力了。
那麼二人的能力如何呢?
德昭在乾德二年(964年),就但任貴州防禦史。開寶六年(973年),升任任興元尹,還先後擔任過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等職。
德芳也不是平庸之輩,趙匡胤當政的時候,擔任過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
趙匡胤在去世之前,有沒有打算讓自己兒子接班呢?
從常理上來說,趙匡胤是希望自己兒子接班的,哪怕兒子的能力在弟弟趙光義之下,哪怕兒子接班對宋朝的江山更爲不利。
趙匡胤是個政壇老手,對權力遊戲規則比任何人都熟悉,他知道皇權之爭都是殘酷無情、血雨腥風的,如果兒子不能接班則肯定性命難保,後代不被滅族也會生不如死,活得非常窩囊。除非兒子不是親生的,否則絕對不會不讓兒子接班。
讓兒子接班的最壞結果,大不了讓兄弟篡位,九死一生;但還有獲勝的幾率。可是如果讓兄弟接班,那就是滿盤皆輸,沒有一點勝算。
況且兒子已經25歲,完全有能力勝任皇帝一職。
因此說趙匡胤如果不想讓兒子接班,除非是大腦進水了。
但還有一種觀點,正好相反,他們說趙匡胤很想讓兒子接班,但因爲杜太后,他才被迫改變了主意,他們的依據是金匱之盟。
據說在建隆二年,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快要不行的時候,把趙匡胤喊到身邊,同時還把趙普叫來,記錄遺囑。
杜太后問問太祖:"兒啊,你知道你爲什麼能當皇帝嗎?"
宋太祖自然要說冠冕堂皇的話,回答說:"孩兒託母親洪福"。
杜太后問到:"還有呢?"
"後周接班人年幼,孤兒寡母好欺負。"趙匡胤說出了實話。
杜太后這才面露笑容點點頭:"對了,爲了大宋的長治久安,爲了大宋不重蹈後周覆轍,爲娘我現在命令你,日後讓你弟弟接班,如果不照辦我就是到了那邊也饒不了你。"
趙匡胤心說媽媽你真老糊塗了,這都哪跟哪,我搞政變的時候,後周接班人柴宗訓才7歲,還沒有上小學。我兒子現在都上大學了,是合法公民了,跟後周沒有可比性,跟孤兒寡母不沾邊啊。
但趙匡胤雖然心裏這樣想,表面上還是連連稱是,頻頻點頭說"母親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我一定按照既定方針辦。"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由來。
首先金匱之盟的真實性值得推敲,因爲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歷史上開國皇帝都非常強勢,能力槓槓的,太后干政的事沒有一起能發生在開國皇帝身上。
當時趙匡胤年富力強,太后怎麼會談到接班人問題,即使談也是指導性意見,不可能有一個祕密協議。
其次,趙光義不過比趙匡胤小了12歲,而且兩人誰先掛都不一定,閻王路上沒老少。即使趙匡胤先走,趙光義論年齡、論精力都不如德昭,誰接班對大宋江山更有利不是明擺着嗎?
因此,我們假設杜太后老糊塗在臨終時真弄了個金匱之盟,趙匡胤同志心裏也是一百個不樂意的,也根本就沒有打算讓弟弟接班。
因爲無論是從趙匡胤個人感情考慮,還是從大宋江山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考慮,兒子德昭都是皇帝最合適的人選。
傻子都知道,一個年富力強的年輕人,比一個年屆不惑的油膩大叔更適合當大宋江山接班人。
趙匡胤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也正是對那個金匱之盟的顧忌,所以他不想立太子,不想打草驚蛇,想在臨終造成既成事實,可惜還是被老謀深算的弟弟給識破了。
因此無論怎麼說,趙匡胤的既定方針是讓兒子接班,在彌留的時候就讓太監王繼恩傳旨意,讓德昭到宮裏來。
王繼恩憑着敏銳的政治嗅覺,得知決定大宋命運的時刻到來了,他迅速在腦子裏盤算開了。
德昭接班是天經地義,自己最多對他是錦上添花,人家當皇帝不會感激自己,說不定立馬就會讓自己滾蛋回老家。
而光義當了皇帝就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因爲他最沒有可能當皇帝,自己對他是雪中送炭。
於是王繼恩沒有去通知德昭,而是直接去找趙光義。
趙光義聞訊怒氣衝衝,就懷揣斧頭來到了宮裏,來質問大哥(如果真有金匱之盟);或者是直接下手(沒有金匱之盟的話)。反正太祖的警衛和服務人員在外面都目睹和聽見了"燭影搖紅,斧聲鑿鑿",接着就傳出宋太祖駕崩的消息。
公元976年,趙光義登基,大宋第二任接班人產生。
一個鐵的事實是,趙光義做了皇帝之後,太監王繼恩平步青雲,受到重用,先後在河北、四川等地執掌兵權,擔任劍南、兩川招安使。
一般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光義絕對不會重用前朝的大臣,何況王繼恩只是一個太監?
再說,趙光義即使把他留下來也不會委以重任,一個太監有多大能耐,讓繼任皇帝依依不捨,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空前絕後的。
而且這個王繼恩始終是趙光義的紅人,在趙光義駕崩的時候膽敢插手接班人問題,妄圖破壞趙光義生前的安排,另立接班人,被貶到外地病死。
綜上所述,王繼恩具備另立接班人的條件,又有這個能力,還有這個動機,後來趙光義上臺又得到了反常的重用,所以說趙光義這個接班人不是合法的,違背了趙匡胤老人家的遺願。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