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風水擺佈第一人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法十分嚴苛,最終,公子虔受以劓刑被挖去鼻樑,公孫賈受以黥刑,臉上被刻字。
衛國是戰國中的一個無名小國,卻給戰國七雄輸送了不少人才。
主持魏國變法的李悝,主持楚國變法的吳起,擅長天使投資的富商兼秦相呂不韋,敢於刺殺秦始皇的刺客荊軻,都出自衛國。
商鞅
商鞅也是個衛國人,年少時商鞅就志向遠大,且喜好刑名法術,猶崇李悝,吳起。
商鞅的母國衛國位於中原四戰之地,且國小人少,不適合發展,於是商鞅將自己就業的第一站選在了魏國。
此時的魏國處於魏惠王時期,魏國國力有所衰弱,但仍然屬於強國,而且魏國有變法成功的經驗,可是說,魏國是一個不錯的平臺。
遺憾的是,儘管有魏相公叔痤的大力推薦,商鞅還是沒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彼時的秦國正是被魏國打擊的對象,秦孝公急需恢復祖先的霸業,發佈求賢令。
秦孝公
於是商鞅來到秦國,憑藉出色的口才,商鞅成功說服了秦孝公。
商鞅便在秦國主持變法,兩次變法後,秦國崛起成爲強國,並一舉打敗魏國,收復河西之地,秦國也逐漸成爲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商鞅的命運也發生了反轉。
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謀反,商鞅走投無路回到封地,並攻打鄭縣,最終商鞅兵敗,受車裂而死。
商鞅受車裂而死
商鞅是秦國走向霸業的關鍵人物,爲何下場卻如此悲慘呢?商鞅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
商鞅的變法傷害了秦國貴族的利益
商鞅的第一次變法中有這幾條重要舉措。
分別是: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
商鞅變法使秦國老百姓也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上流社會不再只屬於王子皇孫。
可以說,商君此舉無論是對於秦國人才的選拔,還是秦軍戰鬥力的提升,都是極其有利的。
但這卻極大的傷害了秦國貴族的利益,他們的地位雖然沒有被完全剝奪,卻不能享受以往的特權了,而且秦國肯定會湧現出非常多的新貴族,這勢必會壓縮他們的利益和空間。
因此,秦國貴族普遍對商鞅產生不滿和怨恨。
秦惠文王贏駟
與太子集團的私仇
商鞅在打擊貴族的同時還狠狠得罪了太子集團。
秦惠文王贏駟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犯秦法,爲了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爲了平民憤,商鞅堅持要處罰太子。
贏駟是儲君,肯定是不能受罰的,於是太子贏駟的兩個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就遭殃了。
公子虔受劓刑
贏駟是公認的秦國下一任君主,公子虔則是秦孝公的弟弟,贏駟的叔父,商鞅一下就得罪了秦國的兩個重要人物。
贏駟自不必說,作爲秦國的儲君,雖然他身體上沒有受刑,但罪名是扣在他頭上的,贏駟自然怨恨商鞅,況且,他早已視勢大的商鞅爲威脅。
因此,贏駟繼位後,商鞅肯定是沒好果子喫的。
而公子虔受此奇恥大辱,竟八年不出大門,待在家裏也只能戴着面具生活,可謂對商鞅恨之入骨。
秦孝公死後,公子虔找準時機告發商鞅謀反,並列舉其“十大罪”,秦惠文王順水推舟下令捉拿並處死商鞅,商鞅成於法也死於法。
可以說,正是秦惠文王和公子虔直接導致了商鞅悲慘的結局。
秦孝公的授意
什麼?秦孝公也是殺死商鞅的兇手之一?
表面上來看,秦孝公和商鞅,一個是從諫如流的君王,一個精明能幹的臣子,這妥妥的古代君臣的典範啊。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秦孝公臨死之前的一番話,顯示了帝王無情的一面。
明知道自己死後商鞅會成爲衆矢之的,但秦孝公臨死前不僅沒有任何保護商鞅的舉措,還說出驚人之語。
《戰國策》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秦孝公是真的想傳位於商鞅嗎?
顯然不是,秦孝公的理想就是重現先祖秦穆公的霸業,又怎麼會讓位於外人呢?
而且,從秦孝公生前的種種舉措來看,他是希望兒子贏駟繼位的。
因此,秦孝公此舉明顯是在逼死商鞅。
爲什麼這麼說呢?
商鞅知道自己還沒有稱王的實力,他肯定是會拒絕的。
但商鞅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他以爲秦孝公想傳位於自己是爲了博得美名,殊不知,秦孝公心思狠毒。
太子贏駟知道父親的遺命後,肯定更加視商鞅爲眼中釘,肉中刺,還能留着商鞅嗎?
這就是秦孝公的老道之處,他知道兒子秦惠文王難以駕馭商鞅,於是刻意激化二人的矛盾,讓秦惠文王下定決心除掉商鞅。
功高蓋主,不修私德
第二次變法後,商鞅升任秦國大良造,掌管秦國軍政大權,商鞅還被秦孝公封於商洛,尊爲商君,此時的商鞅在秦國一呼百應,威望極高。
商鞅立木取信
但商鞅卻沒意識到自己的危機,他繼續打擊秦國貴族,行事依舊我行我素,毫不顧忌,也會藉機排擠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
歷史上因功高蓋主而死的將相不在少數,當位及人臣的時候,商鞅就應該想到這一點。
秦人趙良就敏銳的察覺到秦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對商鞅有所不滿。他以五羖大夫百里奚的例子勸說商鞅重私德,不能再積累貴族和百姓的怨恨,應該把封地交還給秦國,隱居山林,遵從有德之士,否則將面臨消亡的風險。
但商鞅沒聽勸告,反而認爲趙良是在譏諷他不如百里奚,結果,秦孝公一死,趙良的話一一應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