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是,父母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並且要多鍛鍊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預防孩子出現冷漠的心態。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冷漠的概念的,也沒有關心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幫助一下。

導讀:冷漠是孩子與人溝通交流的障礙,冷漠會使孩子缺乏同情心。如果任由孩子的冷漠情緒發展下去,放任不管,那不僅會使孩子在與人交往中不能很好地溝通,還有可能使冷漠發展成爲孩子的性格特徵,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缺乏同情心,父母放任不管,不利於身心健康

孩子在兒童時期是他們情感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的情感應該有很多美好的要素,包括良好的情緒、責任感、同情心和美感等。但如果孩子產生了冷漠的情緒,那孩子就不會在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他們會變得缺乏起碼的同情心,進而導致不能與他人順暢地溝通和交流。

在這個人類社會中,人們不僅僅是隻有語言和物質上的交流,還需要情感和心靈上的交流。說,人們都說要用微笑面對他人,如果孩子自己不主動缺乏熱情,有真麼能夠指望他人主動熱情相待呢?所以,父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來改變孩子的冷漠心態:

1、 關注孩子的感情

一些家長認爲,讓孩子喫穿用玩好,纔是孩子最好的物質基礎。其實,這是教育孩子的片面思維,因爲孩子需要一些物質基礎,但更多的是來自父母與同齡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寬容、支持和鼓勵,而不僅僅是冷材料。此外,家長不應以命令的口氣強迫或干擾他的想法。他也需要父母和他平等溝通,而不是責罵。尊重平等的態度有利於兒童自尊的發展,有利於兒童的心理建設。因此,家長不僅要爲孩子工作提供素材,還要關注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父母非常愛他。

2、 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冷漠的概念的,也沒有關心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幫助一下。比如當晚上的時候,就不要在房間裏蹦蹦跳跳或大吵大鬧的影響到鄰居;自己的不穿的舊衣服、小衣服都可以讓孩子捐送到衣物箱內,讓有需要的人領走等。

3、 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暖流”

當學校或小區有什麼愛心捐款的活動時,可以讓孩子去製作一個東西進行捐獻,讓他感受到人們的愛心。

4、 強化孩子的“熱心”行爲

當父母帶孩子逛街的時候,遇到丟在地上的瓶,可以讓孩子撿起來丟到垃圾箱內;遇到倒在地上的共享單車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扶起來;讓孩子買一瓶水送給太陽下正在掃地的環衛工等等。通過這些行爲強化孩子心中的愛心,相信當孩子看到被他幫助人對他露出笑臉,並說“謝謝”的時候,心裏一定非常溫暖。孩子的心裏溫暖了,自然待人也就不會冷漠。

總是,父母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並且要多鍛鍊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預防孩子出現冷漠的心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