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裏有說關羽孫子關彝,因爲參與了鍾會謀反被殺,此事很可能就和龐會有關。關羽對於蜀漢政權是標杆式的人物,這時候殺他全家,很容易引起蜀地恐慌,對自己的“大計”不利,龐會作爲鍾會的部屬,是不可能越過鍾會,獨自去復仇,而且事後還不受到任何處罰的。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此事《三國志》、《後漢書》都沒記,只是在東晉史學家王隱所作《蜀記》中有提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兩點:
司馬昭並沒有同意龐會採取滅門的手段,當然事後也沒處罰他的記錄,等於是默認了龐會的做法。
從這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龐德有子龐會,在公元263年魏滅蜀之戰中隨鄧艾、鍾會攻蜀,劉禪投降後,龐會爲報父仇,殺盡了蜀漢前將軍關羽全家。
《三國志.關羽傳》——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裏有說關羽孫子關彝,因爲參與了鍾會謀反被殺,此事很可能就和龐會有關。雖然《三國志》裏沒寫關彝是否謀反和龐會是否滅了關羽後代一門,但同樣的他也沒說明關彝的下落如何,我相信:裴松之將王隱的這段記錄作爲《三國志.關羽傳》的注,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龐會是什麼時候殺關羽全家的?
這個節點很重要,因爲它是證明龐會殺盡關羽全家是否和司馬昭有關的重要證據,也就是司馬昭爲什麼會“默認”龐會報仇!
一、如果龐會是入蜀前期就執行滅門行動的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爲鄧艾會制止他。鄧艾在入蜀後,自擅權柄,封劉禪爲驃騎將軍,其餘蜀漢官員都有封賞,任命師纂爲益州刺史,牽招都督蜀中諸郡,由於此時正值政權替換時期,蜀漢人心惶惶,鄧艾要收買人心,自然不可能讓龐會去殺人滅族;
二、如果龐會的滅族行動是在鍾會掌握了蜀地的時候進行的,這也不可能,因爲鍾會會阻止他。鍾會和衛瓘陷害鄧艾後,正式接管蜀地,此時是鍾會要收買人心的時刻,他要在蜀地割據自立,就離不開手下魏兵和原蜀漢官兵的幫助。關羽對於蜀漢政權是標杆式的人物,這時候殺他全家,很容易引起蜀地恐慌,對自己的“大計”不利,龐會作爲鍾會的部屬,是不可能越過鍾會,獨自去復仇,而且事後還不受到任何處罰的;
三、龐會是在鍾會之亂時,乘機報仇,滅了殺父仇人關羽滿門。這個時間點是很有可能的,因爲鍾會和姜維妄圖割據蜀地自立,被監軍衛瓘和大將胡烈反擊,加上魏兵不願幫助鍾會,亂事很快被平定,鍾會、姜維及其妻、子、原蜀漢太子劉璿、張翼等被殺,亂事持續了好幾天才平定。
在鍾會之亂時,龐會極有可能趁亂行動,挾私報仇,把關羽一家子全部清除的。
那關羽後代還留下了誰?
按《三國志》來看,關羽只有兩個兒子:關平、關興,而關平隨關羽戰死於麥城,剩下關興承繼關羽爵位,早死,遺下二子:關統、關彝,關統繼承爵位,和劉禪結了親事,但死後無子,由二兒子關彝繼承爺爺關羽的爵位。所以龐會殺的關家人,應該就是留在成都的關彝一脈。
不同於關羽和關平,關興、關統,包括關彝三人雖然有在蜀漢做官,甚至關統還做到了虎賁中郎將,可他們對於蜀漢的貢獻實在是過於微弱,連陳壽都找不到他們在蜀漢任職時的表現,可見關羽死後,關家人因爲沒有出現過比較傑出的人才,在關興時代開始就已經沒落了。《三國演義》裏雖然有關興隨諸葛亮北伐的描寫,可那畢竟是小說,比較難用來作證關家的興衰。
反觀張飛家,除了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做了劉禪皇后之外,張飛兩個兒子:張苞、張紹,其中張苞早夭,有一子張遵,官至尚書,和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共理國事,綿竹之戰大戰鄧艾軍隊,最後壯烈犧牲了,而張飛次子張紹,官至侍中尚書僕射,這雖然是一個混雜官名,但侍中、尚書僕射都是歷朝的高等官員級別。
侍中主管內事,主要負責規範皇帝,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有“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一語,蜀漢四相之一的董允,在諸葛亮時期就擔任着看管劉禪、壓制黃皓的侍中一職。
尚書僕射爲尚書省的副官,負責幫助尚書令處理政務,東漢末年權力加重,魏晉時期則可以直接處理政事,到了隋唐時期甚至成爲了實際上的宰相,甚至出現了尚書令空虛,而尚書僕射全權代理的情況。從這兩方面來看,張紹的侍中尚書僕射一職,不止負責內事,連外事也要負責,權力極大,張飛一家已經是蜀漢名副其實的外戚家族了,而最後劉禪決定向鄧艾投降,派去送降表的人中,張紹排在最前面。
《三國志.後主傳》——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
所以,對比起張飛家族來說,關羽家族在劉禪時期已經式微,很難涉足進入中央機構了。我之所以說這麼多,就是爲了印證最終結論:龐會殺了關羽全家後,爲什麼司馬昭默認了?
滅一個有仇且又沒什麼影響力的家族,事後還能不受任何處罰,龐會這步棋走得很妙
對龐會來說,關羽對他有殺父之仇,這是一定要報的,可關羽已經死在了江東手裏,連頭都被割了,那無法對當事人進行報仇的龐會,自然而然就把矛頭指向了關羽還留在成都的關彝一家了。
我相信龐會在初入蜀時肯定已經查探好了關彝的住址,暗中準備着自己的復仇大計,可是當時掌權的人,先是鄧艾後是鍾會,這兩人都要保護蜀中官員及其家屬,這也導致了龐會的復仇行動一拖再拖、一忍再忍,一直到衛瓘掌權後,龐會才終於等到了機會。
由於衛瓘在鄧、鍾勾心鬥角之時,幫助鍾會陷害了鄧艾,後面鍾會謀反坐實並被成功平定後,衛瓘爲了不讓自己聯合鍾會,陷害鄧艾的罪證曝光,派親信田續追上囚車,殺死了鄧艾和其子鄧忠,並上表鄧艾配合鍾會謀反的證據,連累了鄧艾留在洛陽的兒子被殺,妻子和孫子被流放西域,應該大多也死在流放路上了。
可見衛瓘此人,爲了掩埋自己的污點可以是不擇手段的,而從鄧艾十一月入蜀,到十二月鍾會之亂被平定,這超過一個月的時間裏,蜀地的官方、民間記載,鄧、鍾二人的上書,與劉禪之間的書信往來,很多都會記載着這一系列事情的詳情,其中不乏有鄧艾入蜀後的表現。如果被好事者查出:鄧艾原來是沒有謀反,當時給他安的謀反罪名是不成立的,那作爲上書宣稱鄧艾謀反的衛瓘可就喫不了兜着走了。
也就是因爲這樣,衛瓘纔會極力掩蓋事實真相,允許軍士搶奪、燒燬史料,甚至不惜將蜀漢原有的史書也給燒個精光:(所謂的蜀漢不置史官,其實是沒有官方修史而已,其他個人修史還是有的,比如陳壽就是一個)
《資治通鑑》——會將士死者數百人,殺漢太子及姜維妻子,軍衆鈔略,死喪狼籍。衛部分諸將,數日乃定。
這時捉住了“衛瓘默認殺人”機會的龐會,也就在第一時間衝進關府,殺盡關彝一家,只要搶在“衛瓘停止殺戮”的命令之前完事,在事後報個“關彝參與謀反”的罪名就可以了,反正關彝一家盡滅,死無對證了。而遠在洛陽的司馬昭則更不會在意這些小插曲,他最害怕的鄧艾、鍾會都已經搞定了,正是高枕無憂的時候,死幾個在蜀地都毫無影響力的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