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童說星座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趙襄子時期開始,趙國就已經是一個實際具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權力的新獨立國家,但是起先並未獲得正統的承認。
何謂正統承認?除了其他國家,特別是強國,承認其國家的地位,還要有周王室的策命。因爲獲得周天子策命爲諸侯後,趙國國君們可以完全擺脫晉國卿大夫的身份,在從事只有諸侯國君纔可以從事的活動上,較爲名正言順。
由於趙國是晉國卿大夫分裂晉國而產生的新國家,與傳統禮制不合,趙國如果想獲得周天子的策命,必須要把握時機,下足功夫(韓國、魏國、田齊也是一樣的),纔有可能如願。
趙國是如何正式成爲諸侯的?
趙籍繼位,成爲新一任的趙氏宗主,史稱趙烈侯。爲何後人稱其爲“侯”?因爲他在日後被周天子承認爲諸侯。
趙烈侯四年,齊國的公孫會以廩丘反叛齊國,投入趙國的懷抱,齊國田氏派遣田布率領齊軍攻打廩丘,趙烈侯聯合韓、魏,派兵援救廩丘。三國聯軍於龍澤與齊軍展開大戰,齊軍大敗,“得車二千,得屍三萬”。
次年,三國聯軍承當時徒具虛名的周天子之命,繼續伐齊,侵入齊國長城之內,再次取勝,甚至迫使齊國國君與三晉領袖一同朝見周天子,要求周天子命三晉爲諸侯。
三國領袖終於在此時被周天子正式策命爲諸侯。他們完全卸下了晉卿的身份,可以與其他諸侯國君平起平坐。
韓、趙、魏三國領袖被策命爲諸侯,是中國上古史的一件大事,象徵着從平王東遷以來,實力逐漸削弱、徒具虛名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到了此時連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制都無法守住。
雖然早在“三家分晉”後,三晉的實力已經足以和其他諸侯國相抗衡,但是“三家分晉”依然是違反禮制的行爲,周天子如果真有實力,應當對三晉進行聲討。
然而,周威烈王非但沒有如此,反而讓三晉領袖堂而皇之列爲諸侯。此舉對周王室的威望與禮制產生了更大的衝擊,讓各國更加不需受到禮制的約束,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戰爭觀念,進而讓時局的演變不再與春秋時代相同。
趙烈侯的改革
趙襄子時期,趙國原本是三晉當中國力最強大的一國,甚至有統一晉國的可能。但在襄子去世後,趙國力求守成,再加上魏文侯重用大臣推行改革,讓魏國國力超越趙國,成爲三晉之首。趙烈侯受到魏國的刺激,遂決心推行改革。
趙烈侯的改革,是在相國公仲連的幫助下進行的。《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烈侯喜好音樂,曾想賞賜鄭人歌者土地萬畝,公仲連表面答應,但實際並未執行,而且稱病不上朝。
這時趙國貴族番吾君從代地來到京城中牟,與公仲連會面,認爲趙烈侯“君實好善,而未知所持。”建議公仲連向烈侯推薦牛畜、荀欣、徐越等三名賢才,於是公仲連將他們推薦給烈侯,成功使趙烈侯主動取消了賞賜歌者田地的計劃,並任命牛畜爲師、荀欣爲中尉、徐越爲內史,這便是戰國初年小有影響的趙烈侯改革之濫觴。
趙烈侯的改革涉及政治與經濟,主旨包含了“以仁義約以王道,選賢舉賢,任官使能,節財儉用,查度功德。”牛畜出任的師,主掌百姓的教化;荀欣出任的中尉,負責指揮作戰與官吏的選拔;徐越出任的內史,管理田租的徵收與官吏的考覈。
三人掌管這些權力與事務,再加上趙烈侯主動取消賞賜歌者田地的舉動,代表趙國開始重視百姓的教化、官員的才能、租稅的控管,賞賜不可單憑君主個人喜好爲之,讓趙國的能臣更易出頭、租稅收入明確、賞賜分明,改變了趙國的政治氣氛。
由於史料記載的簡略,趙烈侯改革的細節與成效已無從得知。但從後來接續擔任趙國領袖的趙敬侯,在位十二年期間“兵不頓於敵國,地不虧於四鄰,內無軍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來看,趙烈侯的改革仍有其成效。
然而,從士階層中選拔、任命重要官員推動政策仍是不夠的,仍不足以讓社會徹底改革,讓國力提升更多。因此,一百年後,爲了讓趙國更加振興,趙武靈王又推動一次規模更大、影響更爲深遠的“胡服騎射”改革,此爲後話。
趙烈侯之弟武公是否掌權之謎
趙烈侯究竟在位多久,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的謎。《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烈侯在位九年後就去世了,其弟武公繼位。
此事是否爲真,史家意見也頗爲分歧。趙國後人撰寫的《世本》,以及魏國史書《竹書紀年》,都未出現武公繼位的相關記載,也未曾出現武公的名號,讓人對趙國的歷史產生懷疑——是否無武公繼位的史事?
但是,《世本》和《竹書紀年》本爲兩部殘書,《史記》有記載但《世本》、《竹書紀年》沒有記載的史事很多,《竹書紀年》又是魏人的記載且殘缺嚴重,後人引用時也往往出現一些錯誤。如果根據《世本》和《竹書紀年》中沒有武公的記載,就要否定《史記》記載的武公繼位,需要非常慎重。
趙氏從春秋時期,就一直實施着不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間以兄終弟及之制。例如趙襄子以庶子身份繼位,立原太子伯魯的後代爲繼承人;襄子去世後,其子趙桓子逐走本爲合法繼承人的獻侯,自立於代;一年後,趙國人殺桓子之子而迎立獻侯。
此一系列事實說明,趙烈侯死後由於其子年紀尚小,無法繼位爲侯,烈侯之弟武公掌握趙國實權,是很有可能的,但可能是因爲有了趙桓子自立爲國人不喜的教訓,武公掌權後並未稱侯,這才導致《世本》無法記述武公繼位之事,《竹書紀年》也因此未曾出現武公年號與魏國年號的對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