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某山村,唯三的特產是窮山、惡水、刁民,一位鄉村教師爲教育幾個窮孩子,熬到油盡燈枯,死在了課堂上。

鏡頭切換: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兩大高級文明酣戰方休,獲勝者正在清理戰場,一鍵清除不存在文明的恆星。

有人說,褪下科幻的外衣,劉慈欣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只是個俗套的“故事會”,彈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老調,而氣勢恢宏的星際爭霸在普通人眼中也略顯空洞。

劉慈欣把抱病“救人”的鄉村教師,放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敘事,其實構思並不新奇,難得的是,這兩條線在他筆下不是平行線,也不是簡單的嫁接,而是渾然天成的結合,巨大的反差出人意料地震撼人心。

而改編之後的漫畫版《鄉村教師》,由文入畫,充分發揮了二次創作空間的自由度,演繹出更豐富的劇情,簡潔明瞭的畫風更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感,讓人在醉心於天馬行空的宇宙狂想的同時,又爲臨死仍不忘教書育人的李老師潸然淚下。

01在最恢宏的星河間孵育最微弱的夢想,用科幻放大鏡爲教師打call

2015年8月,被稱爲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第73屆雨果獎在美國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此後,劉慈欣的熱度一直一路飆升,一些作品相繼被改編,電影《流浪地球》更是成爲2019年度爆款。

不久前,又一個讓全國“科幻迷”振奮的消息傳來,由全球頂尖的20位漫畫家共同創作改編的《劉慈欣科幻漫畫》出爐。第一季故事包括《夢之海》《圓圓的肥皂泡》《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等4本。

《鄉村教師》的主人公李寶庫是一個平凡的鄉村教師。“他所在的山區,是這個國家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但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裏的人們對現狀的麻木。”扶貧的人給村子裏一臺拖拉機,村民便砍開外殼,分了零件,有人拿了油箱,有人拿了輪胎……人們不願意孩子上學,學校的校舍被拆了,木柴用來修補做龍王廟……得知身患絕症後,李寶庫放棄治療,把僅有的一點錢留給了他的孩子們。

一切偉大的故事都有一個微小的起因。正是這個平淡無奇的故事,這位普通的老師,無意間挽救了地球。

銀河系中,碳基聯邦剛剛擊敗硅基帝國,準備炸出五百光年粗細的一條無恆星帶,以防止被閃電戰偷襲,地球正處於大清洗的範圍之內。一束光剛好落在了村子裏,手握將燃盡的蠟燭的孩子們身上……

作爲地球生物的代表,這幾個孩子必須接受碳基聯邦指揮官的試題檢測,以證明這個星球存在高等文明,還有“存活下去”的理由。一道題又一道題,娃們沉默着,時間越來越緊迫,大爆炸的衝擊波已經迫近地球,千鈞一髮之際,奇蹟出現,娃們齊聲答出了關於力學三定律的問題,地球得救了。李老師生前最後教給孩子們的知識,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佈於這個種羣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摘自《鄉村教師》

看到這裏,我覺得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

作者讓一個塵埃般微小的鄉村教師,站在星球大戰的宏大背景牆前,其作用就像拿着一個超大倍數的放大鏡,放大了老師的形象,小與大、弱與強、落後與文明,形成鮮明對比。

兩個平淡的故事碰撞到一起,迸射出耀眼的火花。點石成金、化腐朽爲神奇。讓地球得以挽救的,是知識傳遞的文明之火;更是老師播撒在孩子們心間的希望,是夢想的光芒。

02 當科幻遇上漫畫,國際化的創新表達爲中國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我必須對他們進行寫實刻畫,才能使之與外星文明形成強烈對比。”改編《鄉村教師》的繪者——資深漫畫大師張曉雨表示,自己想呈現出一個專屬於這個作品的天地質感和氛圍。他花了一年半時間才完成創作,除對星際戰爭等科幻元素的純粹畫面表達外,還注重對貧困鄉村裏人與物的設計。

漫畫是一種介於小說和影視之間的表達形式,相較文字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圖像化,傳達的更爲直觀;而比影視更追求具體,圖文並茂,方便貼近原著,牢牢把握原著精髓。

改編後的《鄉村教師》,將科幻文學與繪畫藝術結合,不輸電影的震撼畫面和視覺呈現,完美呈現出劉慈欣的宇宙世界。順暢的分鏡頭,巧妙的臺詞處理,讓讀者像看電影一樣輕鬆、自然,甚至感覺不到在“閱讀”。尤其將原作中過於抽象、深奧的地方,通過逼真的畫面讓人一目瞭然,比原著更通俗易懂,對讀者的要求也更低。

劉慈欣說:“這篇小說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變化,主要是不那麼“硬“了。”這個“軟”不僅體現在小人物,小故事,也體現劉慈欣小說細膩入微的人文關懷上。

事實上,劉慈欣的科幻之所以圈粉無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在描寫恢弘浩瀚的宇宙時,總能自然地結合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內心堅持,作品中所提供的對於民族形象,乃至世界形象的想象與描繪,在整個中國科幻文學史上都極爲少見。

爲了讓好的作品得到更多認可,此次漫畫版的改編過程由中國漫畫團隊主導,全球二十多位國際大獎漫畫藝術家共同創作,將原著所承載的中國人的想象力、價值觀與民族情感,進行了藝術化、國際化的創新表達,更容易爲西方各年齡段讀者所接受,也更易於實現相中式科幻的國際傳播。

另一方面,在當下這個多媒體時代和讀圖時代,感性、直觀的漫畫形式,對青少年羣體更有吸引力,便於讀者在色彩與線條共同構建的故事情境中更好理解科幻故事的“裏”與“面”。

03“最後一課”揭祕教育的意義:向內瞭解人性,向外認識宇宙

在又黑又冷的屋子裏,藉着蠟燭微弱的光,用已經失去知覺的手握住黑板,李寶庫強撐着給孩子們上完最後一課……

“我是想到,你們中的大部分人,這一輩子永遠也聽不到初中的課了,所以我最後講一講,也讓你們知道稍深一些的學問是什麼樣子。”

李老師的“最後一課”,文科講了魯迅的《狂人日記》。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該讓人們在沉睡中死去,還是該大嚷起來,驚起較爲清醒的幾個人呢?

理科講的是牛頓三定律。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說了三句話,把人間天上所有的東西的規律都包括進去了,這就是牛頓三定律。

窮到喫土的山裏娃,學魯迅、學牛頓,能當飯喫嗎?李老師沒有說答案,但答案卻是顯而易見的。“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這也正是李老師自己在做的事,以螢火之光,在無邊的黑暗愚昧中吶喊,呵護着孩子們心底的希望,讓他們能一窺未來的美好。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李老師用“最後一課”表明了他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理解。學魯迅,向內認識自我,打破人性的;學牛頓,向外觸摸宇宙,瞭解世界之遼闊。

流沙河曾說過:“不會幻想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科幻小說的意義之一就在於,它告訴我們,即使雙腳踩在泥濘,也要把目光望向星空。要敢於做夢:“地球是我的故鄉,深空是我的居所,羣星是我的歸宿”。

在《鄉村教師》中,娃們自己挖了個坑,把老師埋了。胡亂豎起的木牌上用粉筆寫下了逝者的名字,也許只需一陣風雨,就會消失不見。但他用生命呵護的孩子們心頭的夢想,哪怕只是一簇微弱的小火苗,也永不會熄滅。

結語:

去年風靡全球的電影《寄生蟲》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因爲窮,人都變得下作了,丟掉了靈魂。

《鄉村教師》讓人潸然淚下的點,正在於作者在天馬行空的宇宙狂想中融入細膩入微的人文關懷。

李老師留給孩子們的知識,點亮了他們貧瘠人生中的希望之光。而教師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傳遞文明,感動了億萬讀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