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復有個名叫陳芸的表姐,兩人年齡相差十個月,關係一直很好,屬於兩小無猜的那種。沈復帶着妻子游玩,看到陳芸高興的像個孩子,說以後帶她遊遍名山大川。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單,無論你有多少朋友,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曾感到孤獨落寞。在外談笑風生,到家卻沉默不語,看似人緣很好,跟誰都聊得來,其實內心的孤獨感無人能懂。所以,有一句古風流行語爆紅網絡:“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不知是哪位高人,在何種狀態下突發靈感,從而創作出如此扎心卻又很現實的話。當初讀完這句流行語,筆者心裏久久無法平靜,不停地問自己:“難道世人都浮躁,還是社會太浮躁呢?”不久前,在機緣巧合下,在朋友家裏看到清代文學家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瞬間覺得長見識了。

原來,流行語“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是從《浮生六記》中的一句話中改編而來,原句爲“閒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其實,能夠對此話進行改編,用來描寫孤獨,才華也令人欽佩。但筆者認爲,沈復的原句更值得一讀,他描述了一對平凡夫妻的偉大愛情。

沈復,字三白,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家境還算不錯,江南名城蘇州的士族文人之家。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史書稱沈復工詩畫、散文,少年時期曾到紹興求學。不知爲何,沈復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或許他不熱衷於功名,對當官不感興趣。沈復有個名叫陳芸的表姐,兩人年齡相差十個月,關係一直很好,屬於兩小無猜的那種。

陳芸聰慧可愛,精通刺繡,而且還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吟詩作對不在話下。十三歲那年,心智已經比較成熟的沈復,發現對錶姐的感覺,並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發自心底的愛慕之情,於是就鼓起勇氣對母親說:“若爲兒擇妻,非淑姐不娶。”古代表兄妹成婚很正常,被視作親上加親,母親欣然答應,親自上門爲兒子提親。

幾年後,沈復如願以償,與表姐陳芸拜堂成親,婚後生活非常幸福,夫妻二人興趣相投,三觀一致,閒暇之餘談文論詩,把日子過成了詩歌。外出也好,在家也罷,沈復與陳芸總是形影不離,他們這種甜蜜的愛情,在父母和族人眼中,與封建禮法相沖突,加上家族內部爲爭奪家產,開始搬弄是非,指責沈復和陳芸。

沈復被看成不思進取的敗家子,而陳芸更是成了衆矢之的,認爲都是因爲她,沈復才沉醉於溫柔鄉。但是,沈復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對妻子的愛從未改變。後來,家庭發生變故,沈復帶着妻子前往外地,經濟條件大不如從前,生活相對拮据,但他們的婚姻,沒有被柴米油鹽打敗,反而更加相愛。

浪漫是婚姻的調味劑,沈復深諳此道,他是個懂浪漫的丈夫。恰逢七夕節,沈復親手鐫刻兩枚一章,刻上“願生生世世爲夫婦”8個字。沈復拿一枚,妻子拿另外一枚,日後給對方寫信時,都會用它蓋章。沈復帶着妻子游玩,看到陳芸高興的像個孩子,說以後帶她遊遍名山大川。

陳芸知道丈夫需要爲生活奔波,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遊玩,便說:“我白髮蒼顏之時,縱算不能遠遊五嶽,可近處之虎丘、靈巖,南至杭州西湖。”沈復感嘆:“只怕卿白髮蒼顏之日,步履維艱,走不動了。”陳芸握住丈夫的手,信誓旦旦地說:“若今生不得如願,便期約來世。”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沈復和陳芸做到了,他們幾乎沒有分開過。日子雖然平淡,但愛情讓他們感到無比幸福,一起欣賞日出日落,那句“閒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成爲人人追求的美滿婚姻狀態。沈復與陳芸,相敬相愛二十三年,朝夕相處,卻越愛越深,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婚姻嗎?

陳芸去世後,沈復爲她寫下《浮生六記》,靈感源於李白的詩句“浮生如夢,爲歡幾何”。以樸實的文筆,記敘與妻子陳芸的點點滴滴,情真意切。幸福其實很簡單,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長相廝守白頭偕老。如果遇見那個“與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