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進一步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爲核心,促進發展模式向綠色集約方向轉型,加速改變西部地區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發展模式,優化配置各類生產要素,加快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爲高質量推進西部大開發工作、增強防範化解各類風險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佈,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羣化發展,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廣泛應用並與之深度融合,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並進一步強調要推動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佈,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羣化發展,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廣泛應用並與之深度融合,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並進一步強調要推動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製造業作爲西部大開發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發展方向,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現代製造業並非“新詞”,中西部省(區、市)相關文件曾多次提及。作爲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發展方向,“現代製造業”雖然在各類國家級規劃或指導意見中鮮有出現,但卻並非一個全新的提法。早在2002年,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就明確提出,逐步把湖北建設成爲我國中部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區、現代製造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發展區、現代物流中心區。2010年四川省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規劃天府新區,加快形成“以現代製造業爲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2016年,重慶市發佈了《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技術先進、質量效益突出的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通過相關政策梳理可以看出,作爲重要發展方向,現代製造業在我國中西部重點區域曾先後被提及。未來,隨着我國製造強國戰略、全面開放戰略及區域協調戰略的大力推進,西部地區也將面臨新形勢和新機遇,現代製造業作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方向,也被賦予了新內涵。

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製造業是實體經濟至關重要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發達國家和先進省份的經驗都表明,在當今時代製造業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定海神針”和“頂樑柱”的重要作用。製造業從低端逐步向中高端升級邁進,是支撐大國經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更是西部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現代製造業作爲製造業的高級形態,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也發揮了更爲重要的作用。相比於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製造業尤其是現代製造業對西部經濟整體發展更爲重要,在新時代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更應把發展現代製造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現代製造業與先進製造業側重點不同,但均是建設製造強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先進製造業的核心是信息、生物、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科學技術驅動、支撐與賦能的製造業新方向、新業態,其突出特徵在於先進技術對製造全流程的賦能與應用。對比來看,現代製造業更加強調生產方式的升級換代、組織方式的集羣化高級化、目標導向面向新競爭領域,其核心在於應用現代製造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建立區域製造業生態體系。從着力點來看,先進製造業更突出強調結構升級,重點解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結構性矛盾問題,以先進製造技術與先進模式推動產業鏈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而現代製造業則更突出擴大有效供給,重點聚焦於高質量解決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質量效益問題。現代製造業通過對傳統制造業的“現代化升級”,應用現代製造理念和方式推動產業鏈的高標準建設,相比於傳統制造業具有產業結構優、科技水平高、競爭地位強、生態環境好、產業融合深、效率效益佳等突出特點。可以說,因地制宜鼓勵現代製造業與先進製造業發展,是協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工作。

現代製造業與先進製造業概念對比表

現代製造業在西部大開發中將發揮巨大作用。近五年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速推進,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西部地區新的增長極加速成長,西部地區製造業發展也邁向了新的臺階。隨着“一帶一路”及西部陸海大通道建設的加速,西部地區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地位進一步凸顯,發展現代製造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進一步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爲核心,促進發展模式向綠色集約方向轉型,加速改變西部地區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發展模式,優化配置各類生產要素,加快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爲高質量推進西部大開發工作、增強防範化解各類風險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發展現代製造業應精準謀方向、科學建生態、系統抓落地。西部地區產業儲備空間充足,系統承接產業能力強,存量產業密度低、轉型包袱小,可以充分發揮後發優勢,系統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發展經驗,高起點佈局,實現現代製造業的跨越式發展。一是做好產業發展方向的精準謀劃。城市的發展逐步走向了特質化、差異化,西部城市在發展現代製造業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產業主導方向的科學研判,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明確2-3個現代製造業發展方向,集聚優勢資源和力量,儘快在區域中形成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打響區域現代製造業品牌。二是科學全面建立現代製造業生態體系,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對標借鑑、全面診斷、明確差距,借鑑東中部地區先進經驗,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企業鏈、資金鍊的有效協同,培育熱帶雨林式的現代製造業創新生態。三是系統有效抓工作落實,在發展現代製造業的過程中,應將現代製造業發展與治理能力提升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強任務分解,明確責任主體,同時圍繞現代製造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強化推進過程中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

作者:王高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