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楫与郭子章提倡奢侈思想,就是要富人多消费,因为 当时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一般的工商业者的财富有限不足以进行生产的扩大化,因此便需要有钱人、地主进行当代所谓的投资,资金不断流入当时的商业市场,市场才会有活力,国家经济税收才能增长。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陆楫与郭子章的崇奢思想的影响下,虽然对于统治者的大政方针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般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工商业者终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社会中的崇奢思想也日益风靡。

大家好,我们的风水摆布第一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前言
勤俭持家历来是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并不断继承而坚守,但是在中国历史时期却一直存在着崇奢思想。其原因值得深究,在明朝中后期这种崇奢思想又不断地盛行,甚至一度成为经济消费层面的主流思想,这种现象的出现理应有其合理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换句话来说,思想来源于实际,时代是促成一代思想形成的时间前提,同时也应该尤其倡导的人物。
纵观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在明朝的中期可谓是一大转折点。前有唐宋时期诸多变革以开近世之风,这是从主要的规章制度层面来说的。比如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绝对地位的确立、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等方面皆为明证。但是从思想层面来说北宋理学确实是一大翘楚,但是其针对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仍然固话冥顽。经济思想的开放当属于明朝中后期,具体表现就在崇奢思想的快速发展。
《管子》载:"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养无穷之君。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上,国虽大必危。"
在春秋战国末管仲的《管子》首倡"侈奢"的消费思想,这一思想的影响持续 到西汉初。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风气极度开放的时期,经商一直被认为是发家致富的主要道路,因此当时的工商业发展是一个高峰。但是当统一的中央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坚持以法家、儒家治国,便开始极端束缚民众的是思想。统治者想方设法将地方、民众的经济大权收归中央,只是将少量的土地分给百姓,将其束缚在一地,以防地方叛乱,崇奢思想也就不再兴盛了。
这种在经济上极度封闭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宋朝时期还好一点,因为海上商路愈发开辟,对外贸易也就进步了许多,但是由于两宋饱受战乱之苦,因此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十分有限。明朝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统一王朝,在经历了战后重建后便开始展开经济上的扩张,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于此开辟。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提升都使得崇奢思想盛行。本文主要从陆楫、郭子章二人的思想来分析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思想风气。
陆楫、郭子章二人的崇奢思想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崇奢思想一般都是由功于商业的人提出或者其所处于的时代工商业发展较为完善的时代环境所酝酿。根据史籍载,陆楫与郭子章皆不是善于经商之人,因此二者崇奢思想的提出原因当属于后者。陆楫虽然只是一个思想家,但是正是由于他本人对于前人的经济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深厚的了解后,才会意识到普通百姓只要多多消费便会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即以消促经。
《明史》载:"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自一人言之,一人份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
财富集中是为了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以便不断提供所谓的就业,他认为如果想要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崇奢思想的传播。这样才能提高百姓的购买力,资金流通才能够迅速,不至于积压。
郭子章曾先后在福建、广东、浙江、贵州等地为官,可以看出其所主政的地区皆为经济发达之地,由此他目睹了当地的繁荣商业,才会主张推广,这在评议当朝财政政策时即已经反映出来。郭子章虽然主张崇奢思想,提倡加快消费,但是他认为任何事物皆不能超过其界限,否则物极必反。郭子章认为是应该崇奢的,只是由于他的身份的原因他深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应以缓和的方式进行提倡从而实现天下富,天下奢。
陆楫、郭子章二人的崇奢思想相对于传统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
陆楫与郭子章的崇奢观在明朝中叶产生,其中的原由很多,兹简要说明。第一,管仲的崇奢思想在先秦乃至秦朝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汉朝,由于儒家的地位逐渐上升,其思想内容中的节约等思想便开始充斥统治集团,并一直延续下去,崇奢思想也就衰落了。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较为开放的时代,尤其在经济上更为开放,众多的文人墨客、工商业者留下了许多资料。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二人颇受鼓舞和启发,便对前任思想进行了改良。
其次,时代不同也是二人不同于前人崇奢思想的重要原因。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时代的肇建之初,因此他本人对于当时的工商业以及货币流通理解尚不深刻。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之后,封建统治以及制度更为成熟,因此二人的崇奢思想较于管仲自然更为进步和符合实际。
《明史》载:"奢者纵一己之欲而激天下之怒,故其为祸烈而犹可制。俭者失万民之欲而丛天下之怨,故其为祸迟而不可收拾。欲为天下国家计,即明主不得俭也"。
二人正生于明朝中后期,此时的明朝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大量的白银不断涌入明朝市场,银本位逐渐出现。除此之外,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已经出现了作坊式的生产,这已经具有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商品经济愈发发达,因此也便需要更多的流通货币。以消费促生产的道理越来越被更多的工商业者所认识,人们意识到先生产再消费已经开始逐渐变成有消费的需要就能促使该需要的生产。因此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民众消费。
再次,明朝中后期的思想更为开放,这一点在经济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到了明朝儒家的思想在下层民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减弱,这是市民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之前那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前人流传下来的思想也不断被明人所重视并在一定加工后重新释放而出,崇奢思想即是如此。
基于现代经济学思想下对传统崇奢思想的分析
崇奢思想虽然在直到中国进人近代 社会以前其影响都不是甚大,但是还是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影响。在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对于消费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二者相互影响,因此想要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就必须要扩大消费市场,反之随着消费市场和群体的扩大,也就需要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满足。
到了明朝中叶,当代这种市场交换现象便不断出现了。陆楫与郭子章提倡奢侈思想,就是要富人多消费,因为 当时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一般的工商业者的财富有限不足以进行生产的扩大化,因此便需要有钱人、地主进行当代所谓的投资,资金不断流入当时的商业市场,市场才会有活力,国家经济税收才能增长。
《明史》载:"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誉者、织者分其利"。
陆楫与郭子章二人提出这种超前的崇奢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无疑是具有冲击性的,因为重农抑商历来为各朝各代的基本国策,二人这种鼓励市场交换的思想自然是一股猛流。二人提出的思想与当代众多的经济思想以及市场规律不谋而合,虽然当时的统治者以及民众尚不清楚何为市场、消费者,但是在这种崇奢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也便逐渐成了主流。
现代著名经济思想家凯恩斯非常注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这与几百年前的陆楫与郭子章二人思想甚为相似。同时他认为节俭虽然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循的美德,但是商品交换中的节俭便是一个贬义词了。北宋时期王安石面对国内的积贫积弱现象,率先提出了开源的思想,他认为宋朝之所以如此困弱,原因就在于国家从上到下都遵循者节俭的风气,使得国内经济一潭死水。
评价
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陆楫与郭子章的崇奢思想的影响下,虽然对于统治者的大政方针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般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工商业者终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社会中的崇奢思想也日益风靡。
二人的崇奢思想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作为大环境,当时传统的封建经济发展基本遇到了瓶颈期,就连当时的一条鞭法推行也是为了加快货币的流通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显现。此外他们的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 当时市民阶级的意识,对于后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仍是罢奢崇俭,因而该思想未能对社会产生决定性的冲击,陆楫与郭子章的崇者思想也存在理论上的不足。
如陆楫过分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认为不是商业的发展助长奢侈之风,而是奢侈之风促进商业的繁荣。其实单单只是进行奢侈的倡导并不会完全促进商业的发展,说到底他还没有认识到商品市场的根本规律。人们新的消费需要归根结底是由生产的发展引起的。这从理论上说是不正确的,却又从客观上反映出当时商业的发展繁 荣状况对人们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对陆楫与郭子章的崇奢观的解读,可以看出身处转型时期的明朝中叶。 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基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反过来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当时的以自然经济为主题的社会经济予以冲击,但是这种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却还不足以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茁壮成长,其中缘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参考文献:《管子》、《明史》等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