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國產家電品牌海信日前宣佈了和阿里全球速賣通的戰略合作,在海外線下零售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情況下,其出海業務正式由B2B向B2C擴張。

隨後,另一國產電視品牌康佳也很快宣佈了與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的合作消息。

速賣通數據顯示,今年3月,速賣通新開店數環比增長132%,4月中旬,速賣通“宅家消費新需求”專場活動整體成交額突破1億美金,美國市場成交額月環比增長178%。過去一段時間裏,速賣通平臺智能電視增長了100倍,理髮器增長13倍,膠囊咖啡機增長12倍,擦窗機器人增長4倍,家電整體增長63%。

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看來,這些數據正在傳遞出關鍵信號,也爲中國本土品牌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生意提供了一劑強心劑。

全球疫情下 “海信們”湧向海外線上零售市場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爲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

在海外市場,耐克、愛馬仕等本土品牌尚且無法倖免,國內的出海企業則面臨更大挑戰。海信國際營銷副總裁方雪玉告訴億邦動力,包括海信在內的大部分家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依然集中在傳統的線下門店,相比於國內電商的高速發展,海外的電商業務整體發展較爲緩慢,如今這場疫情,對外貿和出海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海外大量門店被迫關閉的情況下,海信很快改變了策略,由B2B向B2C業務擴展,逐步從以客戶爲中心向以用戶爲中心滲透。

另一方面,海外線上零售滲透率還很低,發達國家約爲10%,發展中國家甚至不足5%。美媒的一項調查顯示,電商用戶中有40%的人,疫情期間才第一次在線上購物。

事實上,早在2019年6月,海信首次進駐速賣通俄羅斯站,東芝品牌緊接着在9月份啓動入駐。海信的速賣通業務開展兩個月後的雙11,部分主銷產品20分鐘之內全部售完。在速賣通328十週年俄羅斯站的活動期間,海信品牌在所有電視品牌中銷量排名第二,50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銷量環比2月份增長1066%。

在業內人士看來,疫情影響的不僅是某個品牌或品類,而是帶動了整個海外市場傳統銷售體系的重構,電商渠道因爲消費者無接觸的便利性,迅速地成爲了用戶首選的購物渠道。疫情之後,用戶的消費習慣會發生改變,所以這次疫情是出海企業拓展線上渠道的一次良機。

方雪玉認爲,從海信國內電商的發展路徑來看,to C的零售電商業務佔比在逐漸提高,作爲品牌商,在關注銷售和市場規模的同時,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更重視自身品牌資產的提升、用戶資產和大數據的積累,這也是如今海信出海業務選擇to C電商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

海信國際營銷副董事長劉鑫告訴億邦動力,海信將會以產品和營銷兩個着力點向C端發力。在產品上,海信更注重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去開發、去定義、去營銷,提升價值。而品牌層面,劉鑫認爲一定是未來競爭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品牌營銷方面,近幾年投入了很多,取得了很好的回報。2020年世界盃以及歐洲盃已經取消了,對我們來講,我們還堅定的要走體育營銷這條路,加上我們海外分支機構多年來的佈局,我相信品牌建設對海信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劉鑫表示。

劉鑫表示,海信憑藉多年來在海外品牌發展的基礎,將深度結合阿里巴巴消費電子商務平臺在電商服務、用戶運營、品牌營銷、物流平臺和全生態體系的數字基建能力,以優質的產品加平臺的合作模式,挖掘海外市場增長的新亮點。

出海品牌面臨的挑戰

阿里全球速賣通的相關人士表示,外貿“批發轉零售”主要面臨的難處有三點:開店難、運營難、物流難。

開店難是指傳統B2B外貿企業大多不具備線上開店的經驗;運營則難在,直面消費者、以樹立品牌爲訴求的商業模式和“按訂單生產”的模式完全不同,需要的運營能力也完全不同;物流的難處更爲明顯,B2C物流和B2B大宗貿易的物流區別很大。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跨境物流乾線運力下降、末端派送不暢等問題給外貿企業造成很大困難。

以海信爲例,劉鑫把今年以來的出海挑戰分爲兩個時間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疫情非常嚴重,海外疫情還不嚴重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大規模爆發,直到現在不少國家還進入峯值。

劉鑫認爲,在第一個階段,海信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於是供應端,就是中國製造基地受制於物料供應、開工不足、工人返工不到位、材料價格波動等;第二個挑戰是在這個階段的物流,由於疫情的發展,導致運輸環節,特別是中國與海外市場之間的物流、倉儲和時間週期等方面,和以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生產、經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第三方面的挑戰就是在海外疫情蔓延的階段,海外疫情嚴重的國家要對疫情實施嚴厲控制,對線下的門店、商業活動都做出了比較嚴格的安排,這必然對傳統銷售模式的家電出海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選擇與速賣通這樣的平臺深度合作,意味着海信可以通過平臺發揮更多定製化能力,建立C端品牌優勢。

據瞭解,速賣通可以爲以海信爲代表的中國出海企業提供三個能力:

第一,以海外倉爲中心的物流履約能力。在家電行業包括大件倉配、小件的快速3日達,甚至往後延伸的家電完整的送、裝、退、換、修、賠、延保、維修整套履約鏈路;

第二,數據能力。利用阿里巴巴的大數據能力和產品能力,不斷挖掘市場熱點,觀察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依託於數據來進行詳細的品類規劃,包括定價策略、功能設計甚至反向影響供應鏈;

第三,基於數據化運營能力和供應鏈履約服務來設計品牌營銷活動。

海信國際營銷副總裁方雪玉指出,疫情對外貿和出海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醞釀着創新營銷策略以及發展海外電商業務新賽道的新機遇。比如,主流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平臺上,家電、3C、健身以及和疫情相關的防護品類都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線上數據爆發背後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告訴億邦動力,過去,海外用戶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用戶,由於線下傳統商業非常發達,所以並不依賴於線上。但疫情期間,用戶只能在家裏,所以很多用戶在疫情期間發現了線上購物的好處,比如短時間內快速地發現更多好的商品,而且跨境網購也可以這麼快。

中國品牌跨境B2C出海或迎來高光時刻

王明強告訴億邦動力,儘管國內品牌出海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成功的品牌數量對比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整體比例是偏低的。因此,中國品牌出海還有着巨大空間。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看,不論是疫情間還是疫情後,全球不同國家有着不同的思潮,中國作爲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不可動搖。“王明強表示。

王明強解釋到,在海外儘管有些商品也可以生產,但往往受制於客觀條件。比如土耳其,雪紡材質的服裝在土耳其就難以生產,因爲這種原材料必須基於比較強大的工業體系,土耳其工業體系不全,客觀上來說,只有中國纔是供應鏈體系最全面的國家。

基於強大的產品和供應鏈能力,中國品牌跨境B2C模式的發展對傳統B2B形式的出海形成很好的補充。

一位跨境電商行業分析師向億邦動力表示,疫情之後,中國品牌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嘗試將會增加。一方面,在藍海市場的誘惑下,品牌正在改變觀念,加快和平臺合作,補足自身能力短板,另一方面,政府也正在積極推動,提供政策支持。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祕書長叢亮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境外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嚴重受阻,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也在瀕臨中斷,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顯著增多。中國已經深入融入全球產業鏈當中,必須採取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要積極利用外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根據公開數據,過去一個月間,各金融機構累計爲杭州跨境電商企業新增授信7.28億元,新增發放貸款3.88億元,有10家企業獲得貸款利息減免,17家企業享受到其他跨境金融服務,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復工復產。

“過去很多中國品牌把出海這件事情只是當做一個選擇,沒有當做生死項、必選項。大量的中國品牌認爲自身在國內的市場足夠大,或者通過傳統渠道走出去。但是這次疫情會改變行業觀念,讓更多品牌認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線上零售運營方法的重要性。”王明強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