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放水養魚”,對專業從事戲曲的演出單位、推廣企業、宣傳單位、承接演出商給予稅收減免與財政補貼,給予更多的“活水”,同時,也要補貼演出的劇場,使傳統藝術傳承發展逐步進入市場,步入良性運行軌道。“各專業院團受各種限制,特別是市場營銷、宣傳策劃等方面缺乏人才,造成了‘茶壺裏煮湯圓——有嘴倒(道)不出’,一些非常優秀的作品鮮有人問津,”沈鐵梅說,“必須打破這種僵局,戲曲傳承與發展的外部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在她履職至今提交的建議中,有26份內容都是關於戲曲發展。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上,沈鐵梅建議,將戲曲中介培育納入戲曲傳承發展振興工程。

談到提出這一建議的原因,沈鐵梅表示,許多劇目創作出來後,如何進入市場、讓觀衆看到,成爲衆多文藝院團的“心結”。“各專業院團受各種限制,特別是市場營銷、宣傳策劃等方面缺乏人才,造成了‘茶壺裏煮湯圓——有嘴倒(道)不出’,一些非常優秀的作品鮮有人問津,”沈鐵梅說,“必須打破這種僵局,戲曲傳承與發展的外部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沈鐵梅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

沈鐵梅說,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的一系列培育傳統戲曲市場的政策和意見,爲這一建議提供了內在支撐。《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建立專項基金等形式參與扶持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良好環境,發揮好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的綜合效益。”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此外,一些戲曲演出營銷推廣大獲成功的案例,也用事實證明了這一建議的內在價值。2004年,由知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崑曲《牡丹亭》青春版在世界巡演,獲得巨大成功,引起了大衆媒體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在沈鐵梅看來,《牡丹亭》青春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精準、完善的推廣策略。“大學校園行是《牡丹亭》青春版的推廣亮點,它曾在四川大學創造了校園演出單場觀衆7000人的紀錄。正是這樣的營銷策略,讓《牡丹亭》青春版在得到大力推廣的同時,成功培養了青年觀衆羣,激發了青年觀衆對崑曲的興趣。”沈鐵梅說,“如此專業的營銷推廣,顯然是由專業團隊來完成的。如果我們當下所有優秀的戲曲作品的營銷都能有這樣專業的推廣團隊來負責,那麼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將會順利許多。”

爲了讓戲曲文化中介組織利用專業和市場優勢,打通傳統劇目走向市場的渠道,共同培育傳統戲曲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沈鐵梅建議,國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扶持。首先要創造公平的戲曲市場環境,使戲曲文化中介組織成爲獨立的市場主體和聯結戲曲創作、生產、流通、消費的中間環節。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稅收和獎勵扶持政策,對參與川劇等戲曲舞臺藝術進行策劃和營銷的戲曲文化中介公司給予經費補貼。公益宣傳的平臺要給予中介公司支持,形成藝術生產、演出中介、媒體宣傳良性互動局面,使戲曲演出活動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經濟指標。要“放水養魚”,對專業從事戲曲的演出單位、推廣企業、宣傳單位、承接演出商給予稅收減免與財政補貼,給予更多的“活水”,同時,也要補貼演出的劇場,使傳統藝術傳承發展逐步進入市場,步入良性運行軌道。要出臺減免戲曲從業者個人稅收等政策,在改善戲曲從業者收入普遍偏低的局面、提升戲曲從業者職業自豪感的同時,吸納更多專業人才進入戲曲行業,煥發戲曲行業的活力,爲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新力量。(杜恩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