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衆星在線導覽“雲上博物館”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開館)

與人們暫別了兩個多月的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現已於近日重新開館。而在開館當天,北京人藝副院長周彤,演員濮存昕、馮遠征、於震、雷佳、楊佳音、伍宇辰檸和導演唐燁、博物館副研究員陳利帶着觀衆一起,通過線上直播開啓一次雲上博物館。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開館後,觀衆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進入戲劇博物館參觀。同時,不能來到現場的觀衆則可以通過“雲上博物館” 去認識北京人藝的歷史,聽聽戲劇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來一場和戲劇的久別重逢。

據介紹,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中大量的珍貴資料,不僅代表着北京人藝背後的歷史積澱與傳承,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國話劇的發展歷程。“雲上博物館”中,觀衆們首先看到的是序廳,觀衆熟悉的演員濮存昕帶大家走進北京人藝的歷史,這裏不僅有人藝建院“四巨頭”曹禺、焦菊隱、歐陽山尊、趙起揚的四十二小時談話,還有郭沫若、老舍、曹禺的雕像,讓觀衆瞭解人藝被稱作“郭老曹”劇院的緣由。在《茶館》開場“古今中外”第一幕的照片前,濮存昕給觀衆帶來大家與《茶館》的共同記憶。

序廳過後,“雲上博物館”則來到人物廳爲觀衆展現原貌復原的“曹禺書房”,實景展示曹禺寫作的環境和他經典劇目的誕生過程。其中還單獨展出了人藝第一個場記本——《雷雨》場記本,焦菊隱的民族化探索、歐陽山尊的導演計劃、趙起揚關於藝術生產的貢獻,都在人物廳爲觀衆逐一展示。

“雲上博物館”亦讓足不出門的觀衆獲得參觀劇目廳的機會,觀衆們熟悉的劇目《龍鬚溝》《雷雨》《虎符》《帶槍的人》這些劇目的實物等資料,演員日記、人物小傳等一系列當時的藝術創作一手資料,都能通過“雲上博物館”一一展示。

在直播中,編劇牆也作爲博物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亮相。據瞭解,除了人藝的編劇,大量優秀作家都爲人藝進行創作,孟冰改編的《白鹿原》(陳忠實原著)、劉恆創作的《窩頭會館》都是其中的代表,同時演過這兩部劇目的演員雷佳爲觀衆介紹了持續引發關注的劇目背後不少鮮爲人知的幕後故事。

在整個直播的結尾,剛結束“雲上博物館”直播的濮存昕已經開始通過網絡的形式在北京人藝的三樓排練廳爲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培訓班授課。在北京人藝相關負責人看來,新生代人才的培養是北京人藝傳統傳承的重中之重,這是北京人藝的傳承,也是北京人藝的未來。

相關推薦
  • 第十一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 公佈三單元初選入圍名單
  •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創造最新最美的戲劇藝術
  • “有光,就有戲”特別演出線上放送 暫別公衆100天上海大劇院再“揭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