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子菜來源產地

茜草科豬殃殃屬植物蓬子菜,以全草及根入藥。夏秋採全草,秋季挖根。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

生於山坡草叢及荒土中。分佈我國東北、西北至長江流域。

別名鐵尺草,月經草,黃牛尾,黃米花。柳夫絨蒿、疔毒蒿、雞腸草。

【原形態】

蓬子菜 多年生直立草本。

根莖粗短,根圓柱形,粗長而彎曲,稍木質。莖叢生,基部稍木質化,四棱形,幼時有柔毛。葉6-10片,輪生;無柄;

葉片線形,長1-5cm,寬1-2mm,先端急尖,上面稍有光澤,僅下面沿中脈二側被柔毛,邊緣反捲。聚傘花序集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狀,稍緊密;花序梗有灰白色細毛;

花具短柄;萼筒全部與子房癒合,無毛;花冠輻狀,淡黃色,花冠筒極短,裂片4,卵形,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柱頭頭狀。

雙懸果2,扁球形,直徑約1.8-2mm,無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甘,溫。

解毒,利溼,止癢。用於急性蕁麻疹,水田皮炎,靜脈炎,癰癤疔瘡。

《中藥大辭典》

性微寒,味淡苦。

清熱解毒,行血,止癢。治肝炎,喉蛾腫痛,療瘡癤腫,稻田皮炎,蕁麻疹,跌打損傷,婦女血氣痛。

《中華本草》

微辛;苦;微寒

清熱解毒;活血通經;祛風止癢。主肝炎;腹水;咽喉腫痛;瘡癤腫毒;跌打損傷;婦女經閉;帶下;毒蛇咬傷;蕁麻疹;稻田皮炎【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塗。【性狀】

性狀鑑別:根圓柱形,彎曲,主根不明顯,支根多條叢生於根莖,長約15cm,直徑0.2-0.5cm。

表面灰褐色或淺棕褐色,有細皺紋,外皮剝落處顯出橙黃色木部。質稍硬。斷面類白色或灰黃色,用擴大鏡觀察可見多數小孔,並有同心排列橙黃色環紋。氣微,味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