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孩子们越来越成熟,家长们也越来越难以猜透他们的想法。以前是五年一代沟,现在恐怕成为两年一代沟了。面对这些“代沟”,家长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敞开心扉呢?

让孩子敞开心扉,学会沟通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包括: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理解并表达情绪、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等,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父母,他心里也会知道父母在那里。安全感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外貌有异,或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在这方面,可以去找专家,孩子一般会把专业的话当回事。

放手让他做

不要总说“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做决定。

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也要心存感激。尊重他人,不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作理所应当,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获益。

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孩子犯错后,先听听他们的解释。如果真的是孩子做错了,明确告诉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批评孩子行为,不要全面否定孩子的人品和人格。也不要当众教训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生气的第一个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尽量让他去房间生气。没有观众,他会很安静。为孩子制定规则时,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做不到,而不是仅仅说“不”,即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理解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就需要受到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此外,父母应该互相同意。不能说“是”或“否”。

多跟孩子说积极的话

多对孩子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 不是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也能乐观地去面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