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裏的“一高一低”是指夏季血脂易升高,血壓會降低。陰暑是指夏季因氣候炎熱,人們採取了錯誤的生活、飲食方式,比如:在陰寒潮溼處納涼、大汗後立即用冷水沖澡、喫冰鎮飲食、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中。

小滿過後,氣溫明顯升高,同時頻繁的降雨也要來了。而在這高溫潮溼的環境裏,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消耗大,此時如果不注意調理,很容易爆發各種健康問題!

那麼爲了避免這些不適,該注意什麼,提前做好預防呢?1、夏季防“三邪”

夏季可謂是最難養生的季節,與其他三個季節相比,邪氣更復雜。

1,暑邪

夏季氣候炎熱,高溫天也比較多,更易中“暑邪”。暑邪最大的特點是暑爲陽邪,其性炎熱,易出現中暑的情況。

但要注意的是:中暑,其實有陰暑、陽暑之分,其發病機制有所不同。

陽暑

陽暑是指在烈日下暴曬或長途奔走等戶外活動時導致的中暑,體質差及老年人更不適宜夏季暴曬。表現爲大熱大汗、口渴、高熱神昏、頭疼煩躁等症,嚴重時可出現暈倒、肢體發涼、身軟休克等症。

【做法】綠豆熬煮半小時,飲湯汁。

綠豆湯不宜熬煮時間過長,會破壞綠豆衣,而綠豆衣的清熱解毒效果最好。(煮爛的綠豆其實已經不具備清熱的藥性了。)

陰暑

這時很多人會想着“開空調、喫冷飲,就不會中暑了”。其實,這樣更易得陰暑,往往比陽暑還纏綿難愈。

陰暑是指夏季因氣候炎熱,人們採取了錯誤的生活、飲食方式,比如:在陰寒潮溼處納涼、大汗後立即用冷水沖澡、喫冰鎮飲食、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中……均可導致暑、溼、寒邪侵襲身體,造成中暑。

但這類中暑常表現爲發熱惡寒、肢體痠痛、胸悶無汗、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

【做法】藿香3克、香薷葉3克、穿心蓮3克、生薑2片,用200-300毫升的水煮開,去渣取汁飲用。

2,溼邪

我們常說“一溼得百病”,但以夏季最爲嚴重。夏季暑氣重,雨水多,加上長期吹空調,人體很容易感受到溼邪而患病。

夏季與五臟之中的脾臟相應,脾喜燥惡溼,若溼邪困脾,則脾氣不能正常運化易導致體內水溼停聚,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體溼檢測四字訣

①脹:到了飯點也不覺得餓,不想喫東西,稍微喫點就感覺胃脹。

②油:面部容易出油,頭髮黏黏膩膩。

③沉:頭沉,整日沒精神、易睏倦;腿沉,無力、懶得動。

④稀:大便稀爛不成形;易黏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排不盡感。

溼邪需要脾胃的運化,因此祛溼的同時要注重健脾。

健脾祛溼飲

【配方】

生白朮5克:歸脾胃經,瀉熱,燥溼,健脾益氣,祛溼化痰;

陳皮5克:健脾化痰;

茯苓5克:寧心安神,健脾滲溼;

澤瀉5克:入膀胱經和腎經,利水,滲溼,利尿;

大腹皮5克:健脾和胃,祛溼。

所有的材料水煮15-20分鐘代茶飲即可。

3,寒邪

夏季寒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受涼,長期待在空調中、常洗冷水澡等;二是而貪涼的飲食,寒邪從口而入。

寒邪入侵最典型的信號是少汗、怕冷、頭疼,輕則出現手足麻木、關節疼痛,重則可能導致風溼性關節炎、頸椎病等問題。

薑糖蘇葉飲

【配方】生薑6片,紅糖15克,紫蘇葉5克。

將生薑片與蘇葉一起煎煮5分鐘,再加紅糖,趁熱服用。能溫經解表散寒。

暑邪、溼邪、寒邪若不及時調理,三者會相互交雜、相互作用,進一步加重症狀。如何儘可能避免?2、安然度夏“五不宜”

1,不宜長期吹空調

空調是夏天必不可少的降溫工具,而長期處於寒涼的空調環境中易損傷人體陽氣,體質稍微差一些的人羣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咳嗽、感冒等症狀。

另外,若在室外很熱出汗後進入空調房,一熱一冷,很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增加了猝死危機。

因此,不要長期待在封閉的空調房中,每3個小時左右關閉一次,開窗換氣10-15分鐘,保證空氣流通,減少“空調病”。

並且空調的溫度不宜過低,平時開到26℃比較適宜,不至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感冒或誘發意外。

2,不宜大量出汗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稍微運動都會大汗淋漓,而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導致協調性下降;另外,如果出汗過多的話會引起陽氣不足,導致寒氣更順利地入侵身體,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夏季運動要適量,出汗後也要及時補充水分。

3,大汗時不宜洗冷水澡

一身汗後洗個冷水澡,怎一個爽字了得~

但夏季天氣炎熱,出汗之後,全身毛孔處於一種打開的狀態。這時如果衝冷水澡,寒氣就易侵襲人體,導致陽氣受損,引起腿部抽筋、手腳發冷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猝死危機。

建議夏季用溫水,約40℃左右。這樣的溫度其實更利於排汗,洗完澡後更覺得涼快。

4,不宜過食寒涼生冷食物

除了空調,冰西瓜、冰激凌、冰啤酒等也是很多人喜歡的,而食用過多寒涼亦或是生冷的食物會導致脾胃的損傷,甚至導致各種腸胃疾病,如腹瀉、胃痛等。

因此夏季千萬不要貪圖一時之快就喫冰涼的東西,反而可以常喝生薑水散寒、暖脾胃。

5,不宜猛喝水

夏季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外出回家、運動後都是端起杯子猛灌水。

這樣雖然能解一時之渴,卻會加重心臟負擔,使血液稀釋過快,濃度驟然下降,導致心跳過快、血壓失常,很容易發生意外。

建議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切勿等到有口渴感再喝水,一次大量補水不如少量多飲。

3、“一高一低”需調控

這裏的“一高一低”是指夏季血脂易升高,血壓會降低。

1,喝水少,血脂升高

高溫天氣下出汗多,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粘稠度隨之升高;再加上夏天時人們喜歡喝冰啤酒配燒烤等,這些飲食習慣都可能會升高血清裏面的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

除了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少喫高脂食物、少喝酒,還能試試下面這款清脂茶:

清脂茶

【做法】幹桑葉5克、陳皮3克、金銀花3克、甜菊葉1克。沸水200毫升沖泡20分鐘,代茶飲。堅持長期飲用。

桑葉控糖,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降糖,陳皮理氣健脾、促進代謝、控脂,甜菊葉味甜提味,也有清熱解毒控糖的功效,血脂、血糖高的人羣適用這個方子。

2,溫度高,血壓降低

夏天一到,很多高血壓患者會發現,藥量和以前一樣,但血壓變低了。

一方面是因爲溫度高,體表血管會主動舒張,血流的阻力下降,血壓也容易往下降;

另一方面溫度高,出汗多,鹽分丟失,血管緊張度便會下降,血壓也會跟着降低。

但可別想着血壓下降是好事,更不表示高血壓已被治癒了。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此種情況反而可能會導致身體重要器官缺血。輕者會引起頭暈、疲勞、噁心、盜汗、皮膚蒼白、呼吸加速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大腦中氧氣和營養供應減少,引起危及生命的休克現象。

建議:高血壓患者切勿擅自減少用藥或停藥,應堅持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並及時將記錄的血壓變化情況告訴醫生,由醫生根據監測結果調整用藥劑量。

特製西瓜飲

【做法】將200g西瓜果肉和綠皮全部用削皮器刮掉,只留下中間白色的部分;再將西瓜翠衣切條,與芹菜葉、生薑放入鍋中熬煮,最後將湯汁倒入杯中,冷卻後飲用。

芹菜葉中含有揮發性的甘露醇,西瓜翠衣富含瓜氨酸,能輔助降血壓,改善血液粘稠;姜能中和整體的寒涼。很適合夏季用來調控血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