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些已經成爲父母的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陷入發脾氣——後悔——想糾正——改不了——發脾氣的惡性循環。其實這對父母對於兇了孩子這件事感到很後悔,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每一次打罵了孩子,夫婦二人都會很難過。

有位家長曾經在網絡上講述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因爲這位家長和丈夫的脾氣都不好,所以孩子對他們有些畏懼。有一次孩子因爲看電視超過了睡覺的時間,所以被爸爸媽媽罵了,並且孩子的爸爸當時還因爲心情不好而打了孩子一頓。當時孩子也是很乖巧的上牀睡了覺,但是之後家長卻發現孩子膽小了很多,有一次孩子爸爸不過是大聲說了話,她卻看到孩子在瑟瑟發抖。

其實這對父母對於兇了孩子這件事感到很後悔,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每一次打罵了孩子,夫婦二人都會很難過。父母們或許並不知道,如果經常打罵孩子,那麼在孩子心目中自己會是怎樣的形象。曾經有本繪本就描述了生氣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樣子,那就是“怪獸”。而且越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的父母,就越容易養育出缺點滿滿的孩子。

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微妙的角色,很多原本很聰明,脾氣好的寶寶,卻長大後成爲一個喜歡發脾氣的人。這可能是因爲父母的脾氣也很壞,年輕時對孩子不耐煩。結果,孩子們認爲和別人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沒有意識到其中的不合理,所以在別人眼裏就成了脾氣不好的人。很遺憾,因爲孩子可以變得更好,但他們受父母的影響更大。另一些已經成爲父母的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陷入發脾氣——後悔——想糾正——改不了——發脾氣的惡性循環。

喜歡發脾氣的父母通常也會很強勢,一旦孩子沒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他們就會很生氣,用發脾氣的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在這種壓迫的環境下生存的孩子也會走向兩種極端,要麼是在沉默中爆發,叛逆的不相信父母的任何言行;要麼在沉默中滅亡,徹底變成媽寶,放棄了獨立思考。無論哪種結局都不是家長希望看到的吧。

並且愛發脾氣的父母就如同隨時都可能爆發的火山,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能帶來傷害,但是每次爆發都會帶來難以忘懷的痛苦。於是孩子只能戰戰兢兢的過日子,如果出現了什麼紕漏,最擔心的就是父母發火。這類孩子是很可憐的,即使是在自己的家中也沒有安全感,那個在爸爸的怒吼中瑟瑟發抖的孩子就是如此。

家長們之所以會對孩子發火,一方面是因爲自身修養不足,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對孩子的期待太高了,倘若大家想象中那個聰慧懂事的孩子與現實中這個調皮笨拙的孩子有出入,就會生氣。因此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都是不完美的,而且他們是一張白紙,任何時候都需要不厭其煩的教導。

這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生來就會做很多事的,倘若什麼都不用父母幫忙,或許家長們反而會覺得悵然若失了吧。因此,養孩子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教導出優秀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