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孕媽媽在懷孕4個月之後就可以給寶寶來做音樂胎教,音樂不但可以幫助胎寶寶更好地發育聽覺,更能刺激大腦神經,增加腦容量。很多孕媽媽在撫摸肚子的時候,胎寶寶要麼踢腿、要麼翻身,這會讓準爸媽感到非常驚奇。

有人說“每個寶寶原本都是一個小天使,他們經過千挑萬選纔來到你身邊,成爲你的孩子”,所以當寶寶出生以後,一般都會和媽媽更加親密。

可是你知道嗎,寶寶在出生之前其實也是有記憶的,也就是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其實已經能夠記得一些事情。

“我在一個很黑的房子裏”,寶寶的宮內記憶,讓媽媽瑟瑟發抖

曾經看到網上一位媽媽分享自己女兒在子宮內的記憶,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這位媽媽和4歲的女兒聊天,女兒問媽媽自己小時候是怎樣的,媽媽說:“你小時候特別可愛,非常愛笑,並且很喜歡聽音樂,你哭的時候只要媽媽開始放音樂,你就立馬不哭了。”

然後女兒就接着說:“我記得我小時候在一個黑黑的房子裏,只要聽到音樂聲,或者爸爸媽媽跟我說話,我就很開心。”

媽媽感到有些驚訝,於是接着問:“你還記得小時候其他的事情嗎?”女兒又說:“我小時候的房子裏有很多很多水,我每天都抓着一條繩子在游泳,後來看到前面有很亮的光就跟着亮光爬出來了,爬的時候好痛,我都被疼哭了呢。”

還有很多網友也分享了自己寶寶記得在媽媽肚子裏的事,網友兔子喵喵說自己3歲的兒子記得在媽媽肚子裏有點擠,而且也是黑黑的。

二月的風985說自己女兒兩三歲時曾經提起,小時候在媽媽肚子裏整天玩一根像拉麪一樣的繩子,每天都很開心,後來長大了就不再提了。

寶寶在子宮內確實是有記憶的

日本的一位醫生 池川明曾對1000多名年齡在4歲左右的孩子進行調查,結果令人感到驚奇,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出生前的記憶,而有五分之一的孩子都會記得出生時的狀況。

荷蘭Maastricht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對200個37周至40周的胎兒展開過研究,他們通過重複震動以及聲波刺激進行實驗,觀察胎兒在受到震動刺激後的反應。

這些胎兒都會在第一次接受刺激後產生肢體反應,而重複4次刺激之後就會適應,並在10分鐘甚至24個小時之後仍然能夠適應這種刺激。

所以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胎兒在子宮內已經擁有了10分鐘左右的短時記憶力,並且還有24小時的長期記憶力。

經歷了十月懷胎,寶寶在媽媽子宮裏足足帶了10個月,能夠記住一些出生之前的事情也就不足爲奇。

寶媽們可以在懷孕期間經常給寶寶做胎教,因爲這些胎教內容可以很好地刺激胎寶寶的大腦神經,讓寶寶更聰明哦。

如何利用宮內記憶給寶寶做胎教?

1、多聽音樂

胎寶寶在4個月左右就會有聽覺,並且在6個月左右聽力可以發育完全。所以孕媽媽在懷孕4個月之後就可以給寶寶來做音樂胎教,音樂不但可以幫助胎寶寶更好地發育聽覺,更能刺激大腦神經,增加腦容量。

孕媽媽要爲寶寶選擇一些節奏舒緩明快的古典音樂,如莫扎特、貝多芬等世界名曲,這些古典曲目旋律優美、節奏工整,並且有高低和快慢的起伏,可以起到很好的胎教作用。

每次聽音樂的時間可以控制在10分鐘到半小時,聲音不要太大,以免傷害寶寶聽力。

2、撫摸互動

很多孕媽媽在撫摸肚子的時候,胎寶寶要麼踢腿、要麼翻身,這會讓準爸媽感到非常驚奇。其實這是因爲胎寶寶已經有了觸覺,感受到撫摸時,肢體就會有相應的反應,所以經常用撫摸的方式跟寶寶互動,也能有效地刺激胎寶寶的神經發育。

但是需要注意的事,撫摸的頻率不要過於頻繁,以免使寶寶感到過於興奮,胎動太過頻繁的話,可能會有臍帶繞頸的風險。

3、說話、講故事

當胎寶寶聽到媽媽和爸爸的聲音時,會感到非常的安全,並且多和胎寶寶說話還能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育,達到提高智力的效果。

經常跟寶寶說話,他們就能記住爸媽的聲音,所以說話也是一種很好的胎教方式。

除了和胎寶寶對話,還可以經常講胎教故事給寶寶聽,因爲豐富的語言和詞彙能夠更好地刺激大腦,讓寶寶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講故事時既可以照着故事書來讀,也可以由媽媽自由發揮講給寶寶,長期堅持故事胎教能夠很好地增進親子感情,讓寶寶更聰明。

寶寶的宮內記憶是不是很神奇?各位寶媽們是怎樣對寶寶進行胎教的呢?可以留言說說你們的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