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的就是宋太祖讓魏丕改造兵器,魏丕將老版的牀弩改造成了射程千步的三弓牀弩,按照宋朝每一步的距離爲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時候北宋士兵發現,蕭撻凜已經進去了三弓牀弩的射程內,於是悄悄準拉開弓弩,造就了一次斬首行動。


宋朝以弱宋著稱,是個任誰都可以來踩一腳,任誰都可以來敲詐勒索點錢的朝代。

爲什麼宋朝這麼容易被欺負?不是他們不行,而是因爲他們不想。

其實,宋朝時期的武器,發展地非常先進,有些武器的威力甚至超過某些現代武器。

三弓牀弩:射程達1500米

唐朝時期,人們就發現弓弩的殺傷性很強,並且已經開始廣泛應用。

到了宋朝,喪心病狂的發明家將普通的弓弩進行改良,於是造就了殺傷力巨大的三弓牀弩

牀弩又稱牀子弩,在中國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簡單點說就是把普通弩大型化,裝在發射臺或車輛上,爲一種大型的特殊弩。牀弩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攻城

爲了將牀弩的殺傷力放大,於有人將三張大弓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三弓牀弩。這種三弓牀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爲箭桿,以鐵片爲翎,世稱“一槍三劍箭”。


北宋的《武經總要》載有多種多弓牀弩,其中最強的就是這種“八牛弩”,需百餘個力氣大的男子共同絞軸張弦。牀弩也可發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釘在城牆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緣而上

可以想象一下,這是一種怎樣壯觀的畫面。

根據《宋史·魏丕傳》記載:“舊牀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說的就是宋太祖讓魏丕改造兵器,魏丕將老版的牀弩改造成了射程千步的三弓牀弩,按照宋朝每一步的距離爲1.536米,千步有1536米


至此,北宋的三弓牀弩,也成了古代有記錄以來射程最遠的一種武器。這個射程也是非常amazing,現在的某些狙擊步槍射程也只有800米左右。俄羅斯設計師研製出來的KSVK12.7毫米口徑的狙擊步槍,對人的有效射程也差不多是1500米。

這種弓弩這麼厲害,肯定會改變歷史了。

從宋太宗開始,宋遼之間的糾紛就不斷。在這期間,遼國有一個叫做蕭撻凜的人非常出名,在領導對抗宋朝的戰爭中,表現得非常勇猛和智慧。也就是他捕獲了有“楊無敵”稱號的楊業,並因此一戰成名。

1004年,遼國太后和聖宗一起揮師南下侵擾宋朝,當時領兵的主帥就是蕭撻凜。在他的帶領下,遼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宋真宗慌了,在大臣的建議下,宋真宗還親自進入澶州城鼓舞士氣。

如此嚴重的一件事,沒想到,因爲三弓牀弩,讓它結束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有一天,蕭撻凜帶領這一幫人在距離澶州城七百米開外的地方考察地形。很顯然,他低估了宋朝弓弩的射程。

這時候北宋士兵發現,蕭撻凜已經進去了三弓牀弩的射程內,於是悄悄準拉開弓弩,造就了一次斬首行動。

蕭撻凜頭部中箭,就這樣領了盒飯。《遼史·卷八十五·蕭撻凜傳》載:“進至澶淵,宋主軍於城隍間,未接戰,撻凜按視地形,取宋之羊觀、鹽堆、鳧雁,中伏弩,卒。”

主將就這樣被射死了,遼國方寸大亂,無心戀戰。於是和宋朝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宋遼和平相處一百餘年。出現了“國家承平,百有餘年,戴白之老,不識兵革”的局面。

而這種殺傷力很大的三弓牀弩也一戰成名。

火藥發明後,宋朝不止是拿來放鞭炮

宋朝的時候,火藥已經發明,於是在宋朝就出現了比較“熱”的兵器。上次說過一種毒藥煙球的生化武器。其實,宋朝的火器並不止這一種,還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火箭

但還遠遠不止這些。

北宋開寶三年,馮繼升發明火箭法,開寶八年,宋朝在攻打南唐時使用了“火炮”和“火箭”。

後來北宋還在南京和江陵設置了專門製造火藥的火藥制坊,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爲主的武器。宋敏求在《東京記》載,京城開封有製造火藥的工廠,叫“火藥窯子作”。

1126年,北宋將領李綱在和金兵作戰的時候,還發射了一種叫做霹靂炮的武器。金兵沒有見過這樣的玩意兒,嚇得四處逃散,“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後來,南宋在對抗金軍的時候,也利用了這種霹靂炮。“舟中忽放一霹靂炮,蓋以紙爲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爲煙霧,眯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逐大敗之”。

在北宋後期還有一種既可以配合投石機使用,也可以單獨當做炸彈使用的武器,叫做“震天雷”。這種武器,身粗口小內盛火藥,外殼以生鐵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引爆後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並打穿鐵甲

後來在蒙古大軍和金軍抗衡的戰役中,金軍也用了這種“震天雷”。

有資料記載稱:“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礶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再後來元朝軍隊攻打靜江的時候,也使用了同種武器。

不僅如此,在南宋時期,還產生了最早的“步槍”。這種步槍在古代叫做突火槍

《宋史·兵志》載:開慶元年“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爲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意思就是,這種槍最大射程可以達到3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00米。槍管裏發射出來的是子窠,也就是子彈。這種子窠大約是用瓷片、碎鐵、石子之類組成。

是不是覺得很厲害很神奇!和現代管狀類火器,差的就是一個金屬管身,因爲這個突火槍的管身是用竹子做的。

後來,在蒙古大軍和阿拉伯人作戰的某場戰役中,蒙古軍被阿拉伯人的軍隊打敗。阿拉伯人繳獲了很多火器,包括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於是阿拉伯人學會了火藥兵器的製作和使用

再後來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打仗的過程中,歐洲人也學會了火藥武器的製作,從此,火藥武器傳入西方。

而雖然宋朝武器這麼先進,但在外交上還是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用錢解決,能談判的絕不動手打仗。

他們爲什麼這麼不喜歡打仗?可能不僅在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而是宋朝領導階層整體就比較佛系能忍。

不過對於當朝的百姓來說,不動手打仗也是一個好事。如果沒有長時間的長治久安,宋朝的商品經濟和夜生活也不會發展得這麼好。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待宋朝的“軟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