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曉楓介紹,雖然有線上授課,但疫情對華文學校的影響還是很大,主要體現在學生數量上。疫情當前,陳曉楓的華文學校已關閉線下教學,不過學校的華星書屋在遵守當地隔離政策的前提下仍然開放,並將圖書免費借閱對象擴展至全體華人。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近日,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在智利舉行,舉辦這場“雲上”畢業典禮的是位於首都聖地亞哥的一所華文學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聖地亞哥實行社會隔離政策,華文學校智利優學教育開啓了線上教學模式。學校負責人陳曉楓近日接受採訪,講述她和學校在隔離期間電腦屏幕上的“方寸”教學故事。

華文教師當“主播” 智利學生很喜歡

陳曉楓自2015年起在智利從事華文教育工作,如今已是第五年。聖地亞哥自3月中旬起社會隔離措施不斷升級,學校也已停課,學生們開始在家上網課。陳曉楓和許多留守在他鄉的華文教師一樣,當起了“網絡主播”。

疫情期間,智利優學教育依舊開設了多門課程。以中文課爲例,目前開設有基礎中文、旅遊中文、商務中文等課程,其中,基礎中文比較受學生歡迎。

“學習網絡中文課的學生中,有不少是智利人,”讓陳曉楓欣慰的是,網絡課程因爲支持錄製,可以回放觀看,不擔心因時間問題缺課,頗受智利學生的青睞。

陳曉楓和其他老師們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開設課程。在她看來,網絡課程與課堂授課有一定的區別,將面對面的授課方式搬到線上後,要想把課教好並不容易。爲讓網課更生動,陳曉楓和其他漢語教師們沒少想辦法,他們自學了許多軟件。爲讓課堂內容更豐富,學生吸收的知識更多,“我們製作了不少教學視頻,如糾正音視頻,學生觀看後非常喜歡,覺得很實用。”陳曉楓說。

陳曉楓告訴記者,通過直播平臺可以實現多人同時上課,教師可以用圖片及PPT代替黑板展示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隨堂向教師提問,實現師生互動。

授魚不如授漁 華文學校教家長育兒方法

疫情期間,低年齡段的孩子被迫待在家中,但孩子坐不住,上網課有困難,不少華人家長憂心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就此耽擱。針對這種擔憂,智利優學教育結合家長停工學生停課,許多人宅在家中煲劇的現狀,突破常規教學方式,將中文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學校的微信公衆號不時的推薦一些寓教於樂的影視劇。近期,學校結合一部熱播劇的內容,推出了一篇介紹宋詞的文章,重點介紹了幾位宋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公衆號上也推薦適合海外華裔幼兒觀看、以弘揚中華文化爲主的動畫短片,讓孩子跟着動畫片瞭解中國風俗人情、成語典故。

爲能讓家長在家教孩子中文,學校也分享一些教育方法,如針對三四歲開始認字的小朋友,學校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故事之前先指着書的封面唸書名,因爲書名一般比較短,這樣可以提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再結合漫畫,孩子很容易就記住了封面標題上的文字。

瞭解到華人家長在家帶娃不容易,學校在公衆號發佈《宅家帶娃太抓狂,一副麻將來幫忙》的教學文章,讓家長通過麻將在家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數學能力等,既拉近親情,又打發了時間,還能有所斬獲。

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都在想如何教學

陳曉楓介紹,雖然有線上授課,但疫情對華文學校的影響還是很大,主要體現在學生數量上。

“疫情期間,學校針對兒童開設的中文課學生數量少了3/4,成人中文班學員則減少了1/3。學生少了直接影響營收,學校雖然關門但依然有開銷,預計這種情況還要維持至少3個月。”陳曉楓說,疫情期間,部分教師的收入有所減少,“大家生活壓力加大,但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每天都在想如何教學,如何推廣中文教育。”除了日常教學,陳曉楓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疫情期間招生。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中,陳曉楓和她的同事們得知孩子宅在家中守着電腦屏幕上網課存在困難,於是他們將集中授課模式分散成每週一三五上課、每次1小時的分散授課模式;瞭解到一些華裔學生日常要上智利本地學校的網課,課業壓力較大,用在中文學習上的精力受影響,他們推出了10分鐘閱讀課程,在中文教師的導讀下,帶着華裔學生每日堅持中文閱讀,培養中文閱讀興趣。

疫情當前,陳曉楓的華文學校已關閉線下教學,不過學校的華星書屋在遵守當地隔離政策的前提下仍然開放,並將圖書免費借閱對象擴展至全體華人。陳曉楓介紹,書屋的藏書涉及古今詩詞、中外名著、兒童繪本等。疫情期間,華人讀者只需提前提供聯繫電話、姓名、健康狀況等信息,即可在每週一16時進入書屋借閱圖書,每本書借出和入庫都會進行消毒,保障讀者的安全。

“在這個艱難的時候,希望通過一節節課、一本本書與華人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陳曉楓說。(宮曉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