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實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印發《網絡主播行爲規範》。針對網絡主播從業行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行爲規範》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規定了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和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行爲規範和要求。《行爲規範》明確,通過互聯網提供網絡表演、視聽節目服務的主播人員,包括在網絡平臺直播、與用戶進行實時交流互動、以上傳音視頻節目形式發聲出鏡的人員,應當遵照本行爲規範。

該《行爲規範》涉及的內容很廣,很多內容的社會關注度都很高。比如不得利用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角色進行非廣告類的商業宣傳、表演或作爲噱頭獲取商業或不正當利益;不得引導用戶低俗互動,組織煽動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實施網絡暴力等內容,均引發了網民的熱議。此外,《行爲規範》明確,從事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直播的網絡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這條內容也引發了專業人員的廣泛關注。

這條規定用通俗的語言概括,就是“專業人”幹“專業事”。以前在網絡直播領域,外行人幹專業事的現象比較常見,由於缺少一定的專業門檻,導致誰都可以在法律、教育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發表觀點或對他人進行指導。一些在財經金融等領域的主播口無遮攔,說了許多外行話,而且不乏“股市黑嘴”。當直播涉及醫療衛生方面的知識時,無資質者與人分享治病經驗、養生之道,甚至指導他人求醫問藥等現象也比較常見。

外行人幹專業事,危害不容小視。僞教育專家誤人子弟、冒牌律師誤人官司,普通股民判斷經濟形勢、教人理財炒股,則會害人錢財。“神醫”“神藥”充斥直播間、用個人經驗來代替專業診療等做法,更是危害健康甚至生命。假如網絡直播不設專業禁區,失去了專業門檻,就會置公衆於危險的境地。隨着網絡直播的受衆進一步擴大,日益清晰的監管要求落地,可促使網絡直播健康發展,也對網絡直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現實生活當中,專業人員從業需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比如醫師需要獲得醫師資格證,律師要獲得律師證等。網絡是現實的延續,在網絡上從事與相關專業有關的活動,也應該具備相應的資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出臺《行爲規範》,其實是一次必然的糾偏行爲,這對於規範網絡直播行爲和提高網絡直播質量均有好處。

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質,只是讓“專業人”幹“專業事”的第一步。直播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很廣,有些網絡主播在註冊和平時直播時,不以專業自居,但在直播過程當中,仍可能越界幹專業之事。對於此類掩蔽性極強的越界,僅靠查驗相關資質證書難以解決問題,只有對直播展開細緻的日常監管,才能讓“專業人”幹“專業事”得到徹底落實。

根據《規範》,對於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並向直播平臺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臺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覈及備案。這就需要平臺進一步加強對網絡主播的資格把關,尤其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領域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監管,對屢教不改的網絡主播應當封禁賬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