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時光,多特三次問鼎德甲,拜仁則是4次捧起獎盤,兩支球隊各取得一次歐冠冠軍,創造了德國足球的一個時代,德國國家德比之名也開始聲名鵲起。2013年的歐冠決賽是德國國家德比的又一個分水嶺,格策加盟拜仁只是一個開頭,萊萬、胡梅爾斯等多特當家球星在此後幾年相繼投奔死敵,奪回冠軍獎盤的拜仁再未讓王權旁落,國家德比6比0、5比0這樣的血洗不在少數,過去5個賽季國家德比取得8勝1平2負的絕對優勢。

一場決定德甲冠軍歸屬的天王山之戰,一次夾帶信仰與意志的極致碰撞,當火力全開的拜仁慕尼黑與多特蒙德相遇,複賽後的德甲終於將迎來真正的高潮。德國國家德比,在德語中被寫作“Der Klassiker”,意即“德國經典比賽”,這個名號過去曾經屬於拜仁與門興的對抗或者是拜仁與漢堡的競爭,但過去近三十年,它只屬於多特與拜仁的較量。

兩支球隊,兩個地區,紅與黃的交織總是充滿激情,無論場內場外,拜仁和多特都是德國足球最特點鮮明的代表,他們的恩怨,早已不侷限於場內,而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競爭,讓人心馳神往。

球場對抗——緣何成爲國家德比

在此前的56個賽季中,拜仁28次拿到德甲冠軍,是德甲當之無愧的絕對王者。迄今爲止南部之星已經實現了德甲七連冠,而上一個從他們搶走冠軍獎盤的,就是多特。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之前多特並不是德國足球的第一梯隊,他們1989年用一個德國杯冠軍結束23年的冠軍荒,1994/95賽季才獲得隊史第一個德甲冠軍,現在卻已五次加冕,成爲這片土地捧杯第二多的球隊。

多特與拜仁歷年德甲成績對比,前者黃色,後者紅色

多特與拜仁的戰爭,也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雙方的恩怨不在少數。拜仁曾在上世紀70年代11比1血洗多特,那時的大黃蜂還算不上德甲強隊,就此淪落降入乙級,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跌跌撞撞,直到希斯菲爾德入主,購入包括穆勒、朱里奧-賽薩爾、科勒、薩莫爾以及裏德爾在內的年輕球員,多特才走向崛起。

1991/92賽季,多特兩次面對拜仁都是3比0大勝,這是他們時隔26年首次聯賽雙殺對手,拜仁當賽季只獲得聯賽第10——這是他們隊史第二差德甲戰績,而多特躍居亞軍,步入黃金時代。此後,兩支球隊的故事就成爲德甲對抗的主旋律,除了勒沃庫森中途“插上一腳”,長達十年的時間裏拜仁多特都是德甲爭冠的主角。

1994/95賽季和1995/96賽季多特奪得德甲兩連冠,威斯特法倫球場擴建之後,大黃蜂進入全盛時期。1996/97賽季,他們所向披靡地殺入歐冠決賽,3比1擊敗了擁有齊達內、德尚、皮耶羅等巨星的尤文圖斯,裏肯的世界波破門技驚四座,黃黑色在幾經沉淪後終成歐洲足球的主色調。

只是,全盛時期的多特卻始終無法在德甲中擊敗拜仁,1996年到2002年,拜仁在德國國家德比中取得了7勝7平的戰績,這其中卻是衝突不斷——1996年拜仁隊長馬特烏斯嘲諷多特大將穆勒是“哭包”,導致穆勒掌摑馬特烏斯;1998/99賽季第二次交鋒時,卡恩飛踹查普伊薩特,隨後又咬了赫裏奇的耳朵;2000/01賽季雙方的第二次交鋒涉及冠軍爭奪,在69000名觀衆面前兩隊進行殘酷肉搏,裁判共出示了13張黃牌和3張紅牌,這也創造了當時德甲紅黃牌紀錄,雙方握手言和,拜仁最終奪冠;

2002/03賽季拜仁主場迎戰衛冕冠軍多特,萊曼不滿主裁,破口大罵後染紅離場,用完換人名額的多特只能用2米02的揚科勒客串門將,捷克人竟然守住城門20分鐘,一時成爲佳話……

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時光,多特三次問鼎德甲,拜仁則是4次捧起獎盤,兩支球隊各取得一次歐冠冠軍,創造了德國足球的一個時代,德國國家德比之名也開始聲名鵲起。不過進入21世紀之後多特遭遇低谷,拜仁的挑戰者則從不萊梅變成斯圖加特,又轉換爲沃爾夫斯堡,直到克洛普打造的重金屬搖滾崛起,才掀開詩篇的另一頁。

攻守之間——青春與意志的交鋒

直到2007/08賽季,多特還絲毫沒有崛起的勢頭,當時拜仁奪得德甲冠軍,而大黃蜂只名列第13。是克洛普的到來改變了一切,他主導了蘇博蒂奇、胡梅爾斯、格羅斯克羅伊茨、斯文·本德、巴里奧斯、萊萬多夫斯基、香川真司的加盟,並提拔了年輕的格策、施梅爾策,幫助球隊召回沙欣和羅伊斯,又一個黃金時代呼之欲出。

與此同時,拜仁也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強勢,羅本和裏貝里的到來,意味着一個嶄新時代正式開啓。或許,我們可以將2010年作爲一個分水嶺,從那時起多特和拜仁塑造了又一個黃金十年的對抗。

2010/11賽季,克洛普的重金屬搖滾終於成型,大黃蜂徹底浴火重生,第7輪的國家德比,他們2比0完勝拜仁,用行雲流水的進攻和堅如磐石的防守開啓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那個賽季,多特時隔19年後再次聯賽雙殺拜仁。

2011/12賽季的多特變得更加恐怖,在這個賽季與拜仁的兩回合比賽中,多特都以1比0取勝,羅貝里被完全鎖死。而在德國杯決賽中,萊萬大演帽子戲法,香川真司完成傳射,克洛普的弟子又以5比2羞辱拜仁,歷史上首次完成對死敵的“五連殺”。

這是屬於青春與意志的對抗,拜仁當然不會服輸。2012/13賽季,拜仁送給了巴薩“七喜”,萊萬的大四喜則擊碎了皇馬的夢境,德甲球隊第一次會師歐洲之巔,兩支球隊踢出了近年來節奏最快的歐冠決賽。年輕的多特沒能像前兩個賽季一樣阻止拜仁,羅本用絕殺完成救贖,足球世界又一次被巨頭壟斷。

2013年的歐冠決賽是德國國家德比的又一個分水嶺,格策加盟拜仁只是一個開頭,萊萬、胡梅爾斯等多特當家球星在此後幾年相繼投奔死敵,奪回冠軍獎盤的拜仁再未讓王權旁落,國家德比6比0、5比0這樣的血洗不在少數,過去5個賽季國家德比取得8勝1平2負的絕對優勢。上賽季是多特最接近掀翻霸權的一次,結果青春不敵鐵血,長期領先的大黃蜂最後崩盤。

2017/18賽季,拜仁6比0血洗多特

拜仁會維繫自己的地位,多特也會持續挑戰,這樣的對抗會持續下去,畢竟兩支球隊都有自己無法拋卻的信仰。

信仰之爭——日耳曼意志與多特精神

拜仁作爲德國的代表球隊,集中體現了德國人的特質——內斂而不失突破,沉穩而不失進取。這支球隊以德國人的鐵血氣質和鋼鐵般的意志,踢出了理性足球的最高境界。

確實,拜仁的百折不撓讓人欽佩——1999年成爲了曼聯諾坎普奇蹟的背景板,兩年之後就捲土重來稱霸歐冠,2010年和2012年兩度歐冠決賽折戟,2013年終成三冠王霸業。拜仁的經營策略一向以穩健和低調爲特徵,雖然它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不像曼聯和皇馬那麼聲勢浩大,但在全世界的球迷心中,拜仁仍樹立了豪門的實力地位。

相比之下,多特則代表了一些更加純粹的東西——進取、隱忍和忠誠。威斯特法倫南看臺就是這隻球隊最大的財富,也許格策離開過,萊萬多夫斯基會走,甚至胡梅爾斯也曾丟下了隊長袖標離開,但黃黑旗幟從來不會消失。

“沿着失去的大耳朵杯之足跡!”這是威斯特法倫球場南看臺的死忠們在歐冠賽場發出的響亮的呼吼聲,伴隨着的是那一張經典的手拿望遠鏡追尋聖盃的死忠球迷的巨幅畫像,從這個層面看,多特更像是一個守望者,守望着崛起,守望着信仰,直到永恆。

足球能夠展現的不止是競技本身,多特和拜仁同樣在散發着各自城市的特質——慕尼黑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市,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保留着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誕生於這裏的拜仁,在球隊風格上也夾雜着古典的優雅和現代化的狂野。

慕尼黑

多特蒙德則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魯爾區,作爲歐洲傳統的工業重鎮,魯爾區在歷史滄桑洗禮後逐漸落後,不過工業化的步伐始終根植在這片土地的人民身上。於是這樣一座城市充滿了狂熱的氣息,演繹出重金屬搖滾的酣暢淋漓。

多特蒙德

看吧,德國國家德比背後有城市特質的激盪,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體現在足球風格和球迷身上,賦予了這場戰爭更深的韻味。

結語:時代變遷,鬥爭不止

德國國家德比,從來不侷限於一場比賽的較量,雙方的恩怨罄竹難書。21世紀初,多特瀕臨破產,時至今日雙方都在爲當初拜仁是否救濟大黃蜂大打口水仗。另一個戰場就更加引起廣泛討論——多特球星總是加盟拜仁,以致於球迷戲謔拜仁是“挖掘機”,給這支鐵血軍旅帶來不少誤解。

綠茵世界的競爭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勝利總歸屬於意志更爲堅定的一方。如今,後羅貝里時代的拜仁正在努力尋回傳統,而哈蘭德、桑喬、布蘭特們構築起多特又一次的青春風暴。德國國家德比,已經好久沒有如此充滿懸念且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明天凌晨,無論空曠的威斯特法倫球場書寫怎樣的故事,都註定將載入足球史冊。

(南看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