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的話題源於一則讀者後臺留言,大意如下——

“老師您好,我畢業已經10年,但不知爲何,總是覺得工作不得要領,也經常遭受領導同事的批評,我想知道的是,該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達成真正的成長呢?”

今天分享的文章,希望能夠給同樣困惑的朋友一定的啓發和幫助。

正文分割線


我至今見識過的“具有高生產力的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做一件工作的速度並非比一般人快十倍、二十倍”。

由於發現了這項特性,我之後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去探尋“究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能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等問題的答案。

到目前爲止,我在麥肯錫諮詢公司擔任管理顧問主管達十一年之久。途中曾離開職場,以“志在成爲科學家”爲出發點,赴美攻讀腦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再回到職場。

當時,我有另一個發現,那就是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科學界,“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生產技術具有共通點”。

1

什麼是有價值的工作?

爲了提升生產力,最先應該思考的是所謂的“生產力”究竟是什麼。本文所說的“生產力”的定義很簡單,就是以多少的輸入(Input,投入的勞力和時間),產生多少的輸出(Output,成果)。以公式表示,則如圖所示。

若想提高生產力,就必須事半功倍——刪減勞力和時間但交出相同的成果,或者以相同的勞力和時間產出更多的成果

那麼,究竟什麼是“更多的輸出”呢?換句話說,就是讓企業人能夠確實產生的報酬關係的“有意義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

麥肯錫諮詢公司,將這種“有意義的工作”稱爲“有價值的工作”。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所謂專業工作者,就是指不僅要具備特別的技能,更要運用該技能從顧客一方獲得報酬,同時提供有意義的輸出(成果)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有價值的工作”,就根本無法提高生產力

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

就我的認知,“有價值的工作”是由兩條軸構成。

第一條軸是“議題度”,第二條軸是“解答質”。以“議題度”爲橫軸、以“解答質”爲縱軸所展開的矩陣,如圖0-2。

“議題”(issue)這個詞,也許大家並不熟悉。我在此所說的“issue”符合圖0-3的定義。在同時滿足A與B的條件下才是issue。

因此,我認爲“議題度”是指“在目前的情況下,找出該問題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解答質”是指“對於該議題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確答案的程度”

圖 0-2價值矩陣的右上方象限屬於“有價值的工作”,越靠近右上方價值就越高。如果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所處理的主題的“議題度”與“解答質”都必須雙雙提高。如果想要成爲解決問題的專業工作者,一定要時常思考價值矩陣。

大部分人都會認爲,工作的價值取決於矩陣中的縱軸“解答質”,而對橫軸的“議題度”,也就是“課題質”不大重視。然而,如果真的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給大多數人留下有意義的印象,或者是真的想賺錢的話,“議題度”纔是更重要的。

原因在於,對於“議題度”低的工作,無論如何提高其“解答質”,從受益者(即顧客、客戶、評價者)的角度來看,價值仍然等於零。

2

千萬不能踏上白忙的“敗者之路”

那麼,如何才能完成“有價值的工作”,也就是矩陣右上方區域的工作呢?無論是誰,工作或研究都是從左下方區域開始。

在這裏絕對不可以犯的大忌就是“打定主意進行大量工作,朝右上方前進”。這條“藉着勞力、蠻力往上,沿左邊走以到達右上方”的解決問題方式,我稱之爲事倍功半的“敗者之路”(詳見圖0-4)。

世上大部分被稱爲“可能是問題”的“問題”,事實上幾乎都不是商業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處理的問題。如果全世界被稱爲“可能是問題”的“問題”共有一百個,那麼在當下需要清楚判斷出是非黑白的問題頂多只有兩三個而已。

對於矩陣中橫軸“議題度”低的問題,無論多麼努力拼命地擠出答案,終究也不能提高其價值,只算是白忙而已。這種“以爲只要靠努力(勞力)和耐力(蠻力)就能得到回報”的工作方式(自認爲“沒功勞也有苦勞”),將永遠無法到達右上方“有價值”的區域。

另一個變量是縱軸“解答質”,我們也來思考一下。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解答質”一般也都在較低的區域。到目前爲止,以我所見過的很多人的職場成長曆程,大多數人在初入職場的一百件工作中,只有一兩件開花結果。

以前的我也是一樣,現在想起剛進麥肯錫工作時的第一個項目,每天都做一大堆分析,然後畫出十幾二十張的圖表。在項目進行的幾個月之內,我就畫了五百張左右的圖表,但是,最後放進報告裏的卻僅僅只有五張而已。

如果計算“最終輸出(Output)的產出率”,結果只有1% ;橫軸“議題度”由上司嚴格評估,這麼一來,我所處理的縱軸“解答質”的產出率就只有1%。

因此,不經思考就悶着頭工作,至少不可能達到“議題度”和“解答質”都很高的境界

用圖0-5表示這個概念,右上方象限中,橫軸“議題度”和縱軸“解答質”交集之處,就是所謂“有價值的工作”。由於這隻有1%左右的成功率,所以算起來完全符合的概率只有0.01%,也就是說一萬次工作中,只有一次像樣的工作。

這麼一來,將永遠無法產生“有價值的工作”,也無法造成改變,只會留下白忙一場的感覺罷了。而且當大部分工作都以低質量的輸出含糊帶過時,工作會很粗糙,很可能將變得無法產生高質量的工作。也就是一旦走上“敗者之路”,將來極有可能成爲“失敗者”。

如果真的想要接近右上方區域,應該採取的解決方式極其簡單明快:先提升橫軸“議題度”,再提升縱軸“解答質”。也就是採取與“敗者之路”相反的沿右邊走的解決方式:一開始就鎖定商業與研究活動的對象是特別有意義的,也就是那些“議題度”高的問題。

即使無法在一時之間立刻直接鎖定核心問題,也應該將範圍縮小到整體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初入職場的社會新人,還沒辦法進行這項判斷,可以請教自己的上司:“我所想到的問題中,在當下真正具有找出答案的價值的問題是什麼?

一般可以進行這項判斷的應該是上司。藉由這個步驟,我們可以鎖定真正的問題,輕鬆地將聚焦於一個最重要問題的時間節省至5%~10%

然後,在縮小後的範圍中,從“議題度”特別高的問題開始着手。這時候,千萬不能被“解答難易度”或“處理難易度”這些因素所左右,一定要從“議題度”高的問題開始。

由於在未經訓練的狀態下,輸出會如圖 0-5一般分佈,因此,爲了提高“解答質”,必須先針對各個議題確保充分的討論時間。

一個人想做“好的工作”,就必須從旁人處得到“好的反饋”,才能學到什麼是“好的解答質”。累積成功經驗,逐漸抓到技巧,進而超越固定水平、做出“好的解答”的概率,將會從十次中有一次,變成五次中有一次,逐漸提高成功率

到這裏,讀者們應該已經知道,爲了實現這個解決方式,一開始的步驟,也就是將範圍縮小至“議題度”高的問題,就算要多花費時間也勢在必行。如果貿然地“這也做,那也做”,根本無法成功。中斷沒有意義的工作,纔是重要的。

集中處理“正確的問題”的這種“正確的訓練”,纔是邁向成功的關鍵(詳見圖0-6)。

3

如何具備事半功倍的高效生產力?

在瞭解“有價值的工作”的本質之後,接着就來思考一下它的產生流程,換句話說,就是思考具有高生產力的人都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是必須在一星期之內就要交出成果,分配流程如圖0-7(圖中括號內是本書對應說明的章節)。

話雖如此,無論積累多少經驗,也很難只嘗試一次就突然產出高水平的輸出。重要的是將這個循環“迅速繞完,並重復多次”,這纔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繞完一次循環後,可以看出更深一層的論點,再以其爲基礎進行下一個循環。

                        ——本文摘自《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本期書籍團購

1、團購書籍:

職場經典之麥肯錫系列書籍  《麥肯錫寫作武器》 《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共4本,全方面提升和打造你的職場思維和技能~

2、團購價格:

4本書原價161.8元;

噹噹網優惠價:119.8元(有圖有真相):

亞馬遜暫無紙質書,只有三本有kindle電子書,價格比紙質書還貴,《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無貨(有圖有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