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邊潮起潮落,虎門大橋、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等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橋在珠江口相繼建成,如長虹臥波,似蛟龍出水,將碧波化作通途。它們內聯城市,外聯海洋,活力無限,生機盎然。

  珠江口共規劃7條公路通道,一個個超級工程,不斷刷新世界橋樑建造紀錄,讓天塹變通途。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

  圖源:廣州日報

  橋,意味着聯通、融合與跨越。

  南沙大橋打通“深莞惠”經濟圈,

  深中通道成就“珠中江”經濟圈,

  港珠澳大橋則飛架三地,打通“9+2”,

  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正在崛起,

  引來全球矚目。

  今天讓我們聚焦橋樑與通道,

  一起穿越時空,

  見證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跨海大橋的傳奇。

  蓮花山過江通道

  蓮花山過江通道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它的建設將加強廣州番禺、佛山與東莞西北部、惠州北部地區之間的交通聯繫。通車後,從東莞開車去廣州,將再添一條重要的過江通道。蓮花山過江通道令兩地來往路程有望縮短10公里,減輕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的車流壓力。

  ★全長約24.5公里

  黃茅海跨海通道

  作爲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大型跨海工程。

  圖源:深圳新聞網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台山市斗山鎮。項目建成後,珠海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之間的直連距離只有39公里,可節約里程31公里。項目建設對於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計劃近期開工

  ★2024年12月底竣工

  ★全長約31公里

  ★雙向六車道

  ★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計劃投資129.8億元

  獅子洋通道

  2019年,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提出,啓動獅子洋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獅子洋通道,連接廣州南沙和東莞沙田,與虎門大橋的走向相同,預計位於已經通車的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之間。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清明節期間車流量就突破設計流量10萬車次。這說明,即便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兩座跨江通道同時“上崗”,連接廣州和東莞兩岸的交通仍十分緊張。因此珠江東、西的交通還需要大力發展。目前,獅子洋通道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黃埔大橋

  珠江黃埔大橋,是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黃埔區和番禺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珠江南北幹流、獅子洋以西水域之上,屬於廣澳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也是廣州繞城高速公路東環段的一部分。

  圖源:橋見未來

  ★2008年12月全線通車

  ★全長18.694公里

  ★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

  ★總投資額42億元人民幣

  南沙大橋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同一項目有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跨江特大橋建設,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

  南沙大橋起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先後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後,穿越虎門港,終點與東莞市沙田鎮相接。南沙大橋通車後,從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車程,可縮短約半小時車程,緩解了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壓力。

  ★2019年4月通車

  ★全長12.89公里

  ★雙向八車道

  ★設計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總投資111.8億元

  虎門大橋

  1997年6月9日,虎門大橋建成通車,東起東莞虎門鎮,西接廣州南沙區,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之上,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第一座跨海大橋,主跨爲8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

  虎門大橋主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路現代懸索橋,在中國橋樑建造史上有諸多技術創新。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虎門大橋曾是珠江口東西兩岸唯一的跨海大橋,車流量居高不下,遠超設計通行能力的每天8萬車次。如今橫跨珠江的交通選擇日益增多,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已經有所緩解。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

  ★全長約16公里

  ★雙向六車道

  ★總投資額30.2億元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位於港珠澳大橋上游約38公里的伶仃海域處,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深中通道通車後,可以大大減輕上游虎門大橋等跨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徹底改變陽江、雲浮、茂名、湛江等廣大粵西地區乃至廣西等地民衆往來深圳等珠江東岸的交通路徑,真正打通珠江下游東西兩岸“任督”二脈。

  圖源:深中通道發佈

  ★全長約24公里

  ★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的橋面將高達90米,未來將成爲全球最高的海上大橋

  ★沉管隧道爲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橋

  在南沙大橋下游約75公里處,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4日開通。

  經過9年建設,中國人搭建的這條“海上巨龍”,成爲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書寫了世界橋樑建造史上的傳奇。

  圖源:新華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一橋連三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從珠海、澳門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時間,從過去的三小時縮短爲半小時,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珠海連接線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唯一通道。項目的建成,對港澳居民進出內地,爲內地居民往返港澳新增一條便捷高速通道。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世界上最長鋼結構橋樑

  ★大橋主體工程項目全長約29.6公里

  ★總投資估算超過1269億元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20年

  編輯:劉嘉欣

  來源:廣州日報

  (本文由“廣州南沙發布”原創發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衆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