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鑑於上述原因,爲應對兒科醫生短缺,滿足兒科的醫療服務需求,同時也爲大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高等醫學院校的西醫臨牀專業已開始進行試點招收兒科專業學生,建議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業亦增設中醫兒科學專業,並根據社會及人民羣衆的健康需求,適當擴大招生數量,從源頭上加大中醫兒科醫學生的培養力度。

前不久,全國多地出現兒科醫生荒,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個原本就難以解決的問題,又引起了更廣泛的焦慮。事實上,應對兒科醫生荒,加快提升兒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從長遠來看,中醫可大有作爲。

中醫兒科歷史悠久,資源豐富

縱觀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兒科學發展呈現出三大特點。

首先,兒科專業分科早。比如《山海經》中所載巫方是傳說中我國最早的兒科醫生,史書中明確記載的兒科醫生則始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爲小兒醫”。古代醫籍中關於兒科疾病的早期記載見於西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書中有關於“嬰兒病癇”、“嬰兒瘛”的記述。隋唐時期,太醫署內由“醫博士”教授醫學,其中專設少小科,培養專門的兒科醫生,學制5年,促進了兒科人才培養及專業發展。兩宋以後,中醫兒科專業進一步細劃,並形成了獨特的體系。

其次,兒科大家多、專著多。如流行於唐末宋初的兒科專著《顱囟經》,提出嬰幼兒純陽體質的觀點,闡述小兒脈法及驚、癇、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論治。北宋“兒科之聖”錢乙的著作《小兒藥證直訣》一書中,歸納了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爲“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對兒科臨牀有直接指導意義。南宋劉昉等編著《幼幼新書》,是當時世界上最完備的兒科學著作;同時期,陳文中著《小兒痘疹方淪》、《小兒病源方論》。

再次,兒科醫療實踐記錄豐富。尤其是近現代,臨牀工作中留存了大量兒科醫案及病例,成爲促進兒科專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和財富。在長期的實踐中,兒科形成了數百個經典方劑,廣泛應用於兒科臨牀,如治療積滯的消乳丸、治療疳症的資生健脾丸等。

市場需求強烈,門診供不應求

在全國200多萬執業醫師中,每四個人裏纔有一個兒科醫生,然而全國13多億人口中,每四個人裏就有一個是兒童。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兒科醫生可謂“珍稀”,而中醫兒科則更爲稀缺。

以鄭州市爲例,據筆者觀察,已連續多年春節期間幾家省級中醫院的兒科門診爆棚,兒科病房更是一牀難求。目前,分級診療面臨的一個重大障礙就是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的匱乏,羣衆看病就醫沒有安全感,不能建立信任關係,導致大醫院人滿爲患,兒科尤爲如此。筆者的一位朋友曾兩次帶着孩子從200多公里外的農村跑到鄭州來看病,每次也都是咳嗽、發熱的小病,經當地縣人民醫院的兒科醫生治療三五天如不見好轉,基層醫生會建議家長帶孩子轉診到上級醫院治療。筆者曾做過調查,超過六成的家長表示孩子生病時會首選中醫治療。

理念科學有效,適合兒科特點

中醫擁有豐富的兒科護養知識,如“要想身體安,耐得三分飢和寒”。此外,古代養子十法千百年來皆相沿習,是我們的祖先在撫育小兒方面的經驗總結,在今天仍值得學習和借鑑。

除藥物治療外,中醫兒科還有很多非藥物療法,比如推拿、按摩、貼敷、耳穴、鍼灸等。近年來,中藥保健藥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開發應用,對增強體質、保護易感兒、降低發病率等,發揮了一定作用。

破解“兒科醫生荒”有啥招

鑑於上述原因,爲應對兒科醫生短缺,滿足兒科的醫療服務需求,同時也爲大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用5~10年時間建設一批中醫專科兒童醫院或中西醫結合專科兒童醫院。目前,兒童專科醫院數量較少,遠不能滿足兒科的醫療服務需求。筆者建議根據需求缺口,抓緊規劃、建設一批中醫專科兒童醫院或中西醫結合專科兒童醫院;同時,健全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兒科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二是加大中醫兒科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高等醫學院校的西醫臨牀專業已開始進行試點招收兒科專業學生,建議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業亦增設中醫兒科學專業,並根據社會及人民羣衆的健康需求,適當擴大招生數量,從源頭上加大中醫兒科醫學生的培養力度。同時,呼籲各級醫療機構改善兒科醫生工作條件,提高待遇,增強兒科崗位的吸引力。

三是在繼承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中醫兒科適宜技術,重點加強基層兒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通過大力推廣適宜技術,將大量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解決,方便羣衆就醫。同時,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強化中醫藥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家庭醫生式的兒童醫療服務模式,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就醫格局的形成。

四是加強現有兒童醫院中醫科室的標準化建設,讓所有的兒童醫院都能提供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方法和技術,在兒童保健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中醫藥的作用和優勢。

本文原刊發於健康報2016年03月11日,本次推送作者略有修改,作者徐宏偉現供職於河南省衛健委中醫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