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張易文,她於2007年出生於河南商丘,父母都是學校的教師,後來由於其父母覺得老師的工資太低,於是辭職辦了校外培訓機構,她爸爸張亞東對教育很有自己的看法,認爲高考前十幾年教育有些浪費時間,於是在張易文讀了一年的幼兒園後,就沒讓讓女兒再去學校,當時張易文才四歲,從此張易文的學習都是在父母的校外培訓機構中度過的。後面的故事和大部分的神童一樣,大學裏的課程父母是沒辦法再教授的,只能去大學就讀,但由於周圍都是大張易文七八歲的哥哥姐姐,所以很多話題沒有共通性,所以上了大學的張易文和很多神童一樣,精神上有很強的孤獨感,所以在大一寒假回家後,張易文也是向父親提出了回到初中讀書,但愛面子的父親怎會答應,張易文只好硬着頭皮繼續讀大學。

  如今和平年代,早已沒有了炮火連天,沒有了食不果腹,但長征之路並沒有消失,那就是九年義務教育,而且如今大部分學生都會努力讀完大學,也就是至少12年的學習生涯,對於讀研讀博的學生來說更是短則十五六年,長則二十幾年,每年我國博士畢業的人中30多歲的大有人在,這還是我國的學生讀書早,在我們學校有很多留學生二十七八歲還在讀本科,所以在現代社會,讀書之路是真正的一條長征之路。

  也許有很多人想過,我們十幾年學習的文化知識其實如果全力搞的話,是不是可以在幾年內就可以學完,畢竟其實我們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還是很短的,加之每年還有寒暑假,每週還有雙休,在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地域,只要有人能想到就會有人去實踐。

  10歲上大學的張易文

  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張易文,她於2007年出生於河南商丘,父母都是學校的教師,後來由於其父母覺得老師的工資太低,於是辭職辦了校外培訓機構,她爸爸張亞東對教育很有自己的看法,認爲高考前十幾年教育有些浪費時間,於是在張易文讀了一年的幼兒園後,就沒讓讓女兒再去學校,當時張易文才四歲,從此張易文的學習都是在父母的校外培訓機構中度過的。

  5年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到了2016年,張易文9歲,她就參加了高考,結果可以說是啪啪打臉,最後成績出來張易文才考了172分,也許換做是一般人早就被打擊得沒有力氣了,但我們不得不佩服其父張亞東,不但鎮定自如,反而大大方方的說:孩子第一次考,沒經驗嘛,明年再考就是了。

  於是張易文回家又複習了一年,在2017年的高考中捲土重來,最後斬獲352分,順利考上了商丘工學院的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這所學校雖然是專科,而且352的分數也不算是很優秀,但作爲一個只有10歲的小女孩能考352分已將相當牛逼了,畢竟每年的高考中還有很多考生連352都考不到呢!

  老套的神童故事

  後面的故事和大部分的神童一樣,大學裏的課程父母是沒辦法再教授的,只能去大學就讀,但由於周圍都是大張易文七八歲的哥哥姐姐,所以很多話題沒有共通性,所以上了大學的張易文和很多神童一樣,精神上有很強的孤獨感,所以在大一寒假回家後,張易文也是向父親提出了回到初中讀書,但愛面子的父親怎會答應,張易文只好硬着頭皮繼續讀大學。

  用其父張亞東的原話來說就是:這樣做不但省下了七八年的撫養費,而且可以讓孩子早點進入社會掙錢,他覺得一般的學生很世俗,他們上網打遊戲,並且平時聊的話題也沒有啥營養,張亞東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繼續專升本考研讀博搞科研。

  高調的父親

  其實這幾年來媒體大部分文章都是在批評張亞東這一做法的,對其女兒10歲上大學也是嗤之以鼻,認爲沒啥值得驕傲的,除了張易文到大學後很難適應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張亞東這個人太高調了,到處吹捧自己的教育理論,他還希望商丘工學院以張易文的名字命名成立獎學金,並且邀請自己來爲學生開講座,到處推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課件。

  雖然張亞東的的確確是通過辦輔導班掙了很多錢,對自己女兒的培養很有想法,也有一定的成果,以後的張易文即使沒能考研讀博,也比很多同齡人要優秀,但在中國即使你是馬雲,如果你不低調,也會招來一片罵聲,所以這些年來基本上媒體對張亞東都是以批評爲主。

  但理性的講,張亞東其實也算是爲中國的教育改革探索了一番,也許有很多人和張亞東一樣覺得我國目前的教育模式不合理,但試問又有幾人有勇氣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呢?張亞東的教育模式雖然沒有大獲成功,但其實驗數據可以爲後人提供參考,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大家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