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彭城之战发生后项羽派人到沛县抓吕后和刘太公,这证明他已经把刘邦的亲朋好友调查清楚了,自然知道驻军在“下邑”的吕泽是刘邦的大舅哥。人死如灯灭这句话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是至理名言,吕家失去了吕泽这个擎天支柱,刘邦的心也就放下了,因此刘盈的太子之位也就坐稳了。

刘邦继位后喜欢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不喜欢吕后生的长子刘盈,一直想要换太子,甚至拿到朝堂上去讨论。最后吕家在张良的指导下请来商山四皓,刘邦这才意识到太子刘盈羽翼已丰,此后无论戚夫人在他面前如何梨花带雨,他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以上是史书中对刘邦换太子一事的记载,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刘盈能坐稳太子之位,商山四皓要居首功。可是商山四皓有这么大的威慑力么?

商山四皓说的好听点叫世外高人,其实就是四个有些名气的老人,在朝堂上没有一点号召力,军中更是没有支持者,他们的分量怎么就那么大呢?更何况刘邦也不是在书本中浸泡长大的皇帝,他对诸子百家都不感冒,黄老之学在他眼中也不值多少钱。这帮人在他眼中是“竖儒”,就是没见识的儒生。刘邦每次骂他们为“竖儒”的时候前面还要加上“乃公”二字,意思是你爷爷我不是你们这群没见识的儒生能糊弄的,你们有多远滚多远。为了表示自己对这群人的蔑视,刘邦还做出过把儒生帽子当尿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会因为商山四皓这四个有些名气的老头就改变主意呢?

有没有可能商山四皓只是个台阶,刘邦在意的并不是他们,只是他们出现的恰到好处。刘邦在意的若不是商山四皓,那会是谁呢?对刘盈有利还能引起刘邦重视的,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吕家了。身为汉朝第一外戚,吕家绝非仅有吕后一个厉害人物,仔细想来,吕家从最开始,就充满神秘色彩。

《史记》中说吕家是搬到沛县躲避仇家的,因为吕老爷子与沛县县令交好,因此吕家的乔迁宴办的分外热闹。沛县大小官员都来捧场,萧何更是亲自安排宾客座位。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人都安排在堂下,可见这场乔迁宴规模之大。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吕家是因为躲避仇家才来到沛县的。即便是躲避仇家,难道不应该隐姓埋名么?即便吕家的仇家没有强大到哪种地步,可是你也应该低调点啊。这场乔迁宴可以说沛县有头有脸的都来了,整个沛县无人不知。办的如此风光,就不怕仇家得到消息找麻烦么?吕家为了躲避仇家才搬到沛县,可到了沛县却好大的排场,好像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这一点自相矛盾。

再来说吕家的牛人,吕老爷子一眼就看出刘邦是个潜力股,直接拍板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这能力绝非常人所有。吕后的能力大家都清楚,女政治家当之无愧。吕后的妹妹吕媭也只是与吕后相比暗淡些,其实这也是一个手腕狠辣处事决绝的女子。吕后死后侄子吕产被周勃等人忽悠的想要放弃兵权去封国,还是吕媭一句话骂醒了这个侄子。吕老爷子和两个女儿都远非常人可及,但吕家最厉害的还不是他们,而是吕后的两位兄长。这两个人在史书上的篇幅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传记中找到蛛丝马迹,而这些蛛丝马迹就足以让人心惊。

吕后有两个兄长,一个叫吕泽,一个叫吕释之。咱们先来说吕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第一句,“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什么叫 “客从”呢?“客从”代表当初归顺刘邦的时候吕泽就有自己的小班底,这两个字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一百四十三个封侯者中一共出现十二次,也就是说只有十二个人是带着队伍归顺的,吕泽和弟弟吕释之都在这十二人之中,由此可见这哥俩的实力。

第二句,“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也是大有玄机。“砀”地是刘邦遭遇雍齿背叛后打下来的第一块地方,还在这里收编了五六千人。五六千人不是个小数目,或许当时刘邦自己都没有这些人。并且刘邦也不是军事天才,庸齿背叛后他接连吃败仗,不可能在这里突然战胜附体如有神助,那么他是如何一口吃下“砀”地的?原因还是吕家。因为吕家是砀郡单父县人,因此这里是吕家的大本营。刘邦之所以能打下“砀”地,是吕家在背后用力了。

第三句,“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这是最厉害的一点。刘邦彭城之战惨败被项羽追的丢盔卸甲之时跑到吕泽哪里避难,是吕泽给刘邦提供了喘息之机并且帮助刘邦东山再起。可以说若不是吕泽在刘邦被项羽追的一路狂奔的时候拉了一把,又发兵暂时挡住了楚军的攻势,只怕刘邦就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这条信息在《侯者年表》、《高祖本纪》等重要史书中都有提及,《史记·项羽本纪》中说“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说的也是这件事。

这件事情不仅能证明吕泽对刘邦的恩情,也能证明吕泽的军事能力。

“从之”二字表明吕泽并非是刘邦下属,他是有自己独立武装的。并且吕泽的驻扎地“下邑”和彭城相距不远,刘邦既然能到这里避难就证明项羽还没有把这里打下来。彭城之战发生后项羽派人到沛县抓吕后和刘太公,这证明他已经把刘邦的亲朋好友调查清楚了,自然知道驻军在“下邑”的吕泽是刘邦的大舅哥。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项羽一定派人攻打“下邑”,只是吕泽军事素质过硬,霸王的军队没打下来。若是吕泽所占领的“下邑”也被项羽攻克,刘邦还会有“稍稍收其士卒”的机会么?因此吕泽对刘邦帮助很大,就是封王也完全可以,但是刘邦建国后只是封吕泽为周吕侯。可见这时刘邦就开始防着吕家了。

吕后的另一个哥哥吕释之也是如此,史书上说“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这句话说明吕释之也是从刘邦刚刚起义就加入队伍,还定三秦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后来他转入后方驻扎在丰沛,并且“奉卫吕宣王、太上皇”。这句话很有意思,吕宣王是吕后的父亲,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史书上把吕宣王放在太上皇前面,这能证明在吕家人眼中,自家老爹的位置是在太上皇之前的。后来太上皇被项羽抓了吕老爷子安然无事,也能证明吕家人奋力保护的是自己老爹,刘邦的老爹在他们眼中是位居第二的。若是他们真的认刘邦为主子,在讲究君臣父子排行的古代,显然不会这么做。

除此之外,吕家的关系网也够吓人的。汉出封侯的时候封了七千八百户的阳都侯丁复、四千户的曲成侯蛊逢都是吕泽手下大将,刘邦极为信任、也是韩信造反合伙人的陈豨也与吕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刘邦要换太子遭到群臣反对,反对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刘盈是嫡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吕泽吕释之交好,吕后也早已与刘邦的这群兄弟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而刘邦忌惮的也是这点,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吕家势力太盛鸠占鹊巢,那自己这辈子就是一个笑话。最终刘邦妥协也并非是因为商山四皓,而是吕泽去世了。人死如灯灭这句话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是至理名言,吕家失去了吕泽这个擎天支柱,刘邦的心也就放下了,因此刘盈的太子之位也就坐稳了。

刘邦后来不提换太子之事绝非在宴席上发现了站在太子身后的商山四皓,而是吕泽去世、刘邦放下防备之时这四个老头恰好出现。既然吕家失去了倾覆天下的本事,吕后还有能力让刘盈坐稳江山,自己也就不做恶人了。商山四皓,只是刘邦与太子一事上公开改变态度的台阶。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