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故事,发生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湖州刺史裴光就被人告了,说他和当时的一个反叛的人叫徐敬业勾结共同谋反,证据是他给徐敬业写的一封信。这诬告的人也没疑心,就给重写了一份,御史就把这两份状子拿过来对比了起来,发现其中李靖谋反的细节上有很多出入。

大家都知道,证据这个东西,是司法界里的判决之源,没有证据的案件,就不能称之为案件。古今中外,在很多案件中,为了获得司法判决的胜利,很多人挖空了心思想要得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当找不到的时候,有些人就动了歪脑筋了,铤而走险,伪造证据。

今天咱们的话题,是古人如何伪造证据,古代的名侦探们又如何识别出来的这些伪造的证据的。

对于伪造证据这个话题,也是由来已久。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这两种证据都能造假,特别是人证,咱们有句俗话叫人心隔肚皮,人说谎作伪证的状况常常出现。这个我们在法庭上经常能遇到,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先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唐高祖李渊期间,有个很著名的官员叫李靖。这个人物,如果您常听单田芳的评书的话,应该听过,所谓唐朝有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虬髯客!后边那两位都是虚构的人物,但是李靖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本名叫李药师,今天的陕西源东北人,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最初被任命为岐州刺史,岐州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凤阳县。可是,李靖刚上任不久,就有人诬告说他要谋反,这事可不小!高祖李渊就御史去李靖那里调查。御史是干什么,就跟现在咱们的纪检委差不多,是管监察的,他,对李靖是有了解的,不相信李靖会造反,怀疑他受到了奸臣的诬陷,便有心搭救于他。

但,如何才能证明告状者是诬告呢?这个御史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无疑这个人很聪明的,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御史就找到这个诬告的人,说我把你的状子给丢了,这事都怪我,下人太马虎了,我已经责罚过了,不过你看这没有状子不行,麻烦您,能不能重写一份。

这诬告的人也没疑心,就给重写了一份,御史就把这两份状子拿过来对比了起来,发现其中李靖谋反的细节上有很多出入。再一审,诬告的人越说越乱,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御史就把这件事如实告诉了唐高祖李渊,李渊一听大怒,把这个诬告人叫来疑问,这个告发者对自己的罪行只能供认不讳,随后就被处斩了。

好了,经过这样的一个案子,给了我们哪些现代的司法启示呢?

其实,这位明察秋毫的御史运用的是现代的现代哲学司法的观点,就是通过对两样或多样事物的比较观察,发现和把握其相互区别,在经过对比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分析概括,认识和把握各个事物的本质特征。

我们下边再来看一个物证造假的故事,这还是一个诬告谋反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湖州刺史裴光就被人告了,说他和当时的一个反叛的人叫徐敬业勾结共同谋反,证据是他给徐敬业写的一封信。上告人正是裴光的下属江琛。

武则天于是就派了一个御史去查案,这个御史很细,就把这封信和裴光所写的字,拿过来对照,后来他就觉得这个事很蹊跷,这个字无疑是裴光的字,但是话似乎不像是裴光说的。大家都知道,每个人说话,包括写文章都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语言模式。有人说一个人公文写的好,那是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写作训练的。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一种固定的带有自己方式的写作或说话的方式。

所以,张楚金犯难了,他认为这个事有疑点,但是又不好说疑点在哪?所以,就没有轻易武则天交差,生怕出了冤假错案。

有一天,张楚金正郁闷着呢,大白天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就看这封信,突然他转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一缕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光线透过纸面照射过来,他突然发现这封信的信纸上有很多的裂纹,原来这封信是经过修补黏贴成的。他心头一亮,把湖州的官吏们都找来了,又让人端来了一大盆水,然后把这封信放在了水里,不一会,信上黏贴的字就变成了一片片的了。这个江琛,只好低头认罪了。

原来,古人都好练字,有时这个书法练不好的,就把这个字随手一团,扔了,江琛正是把这些裴光写的一些字迹,一个个剪贴下来,按照自己的意思拼接出来了。此时,真想大白了。这个故事后来被移植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里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现代启示呢?首先就是张楚金办案,虽然这有点运气的成分,但是其中也有必然。他完全可以认定笔迹之后,就向武则天交差了,正是这种怀疑的精神,对任何不对劲的现象都锲而不舍的追查,才使得案件最终告破的。

所以,没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精神,又怎么能得来全不费功夫呢?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检查官和公安机关,也应该有这种认真负责的办案精神。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