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對於阿諾德而言,以他的性格,這次受了如此大的刺激,回到佈景世界之後一定會再次習慣性選擇逃避,將發生的一切歸於夢境,然後在他未來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重複這場悲劇。而在《佈景》的各個獨立的場景碎片中,卻存在一些共同的元素,這些元素是使得阿諾德認識世界真相的推動力,同樣也是我們將短片內容串聯起來的線索。

你是否在某一瞬間有過這樣的想法: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是真實的嗎?這一切會不會只是一場夢?抑或是一場遊戲?甚至是一場真人秀?

只是這一切太過真實,真實到身在其中的我們毫無察覺。

事實上,有許多經典電影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例如《盜夢空間》、《黑客帝國》,等等。

而《楚門的世界》,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楚門的世界》講述的是男主角楚門在嬰兒時期就被一家電視製作公司收養,公司還爲他量身打造了一部紀實性真人秀《楚門秀》,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到全世界。

而楚門作爲唯一的主角,在他長大的三十多年裏,接觸過許許多多的人,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職業演員,按照各自的劇本陪着楚門演戲,然而楚門對此一無所知。

直到有一天,楚門在大街上撞見了自己本該已經"去世"的父親,雖然父親很快就被人拖走,楚門也被人羣分隔開,無法追上去。

可這件事所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停止,楚門心裏已經種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三十年來,他第一次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

在之後的劇情中,楚門逐漸發現這個世界的種種違和之處,當初懷疑的種子已然長成參天大樹,結出了叛逆的果實。

他想要逃離這個世界。

只不過前幾次逃離計劃都在公司採取的"暴力帶回"和"情感羈絆"等手段中失敗。

直到最後一次,楚門克服了對水的恐懼,終於成功逃出了這個他生活了三十年的"桃源島"。並且留下一句電影史上著名的臺詞:

"如果再也碰不到你,那麼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楚門最後的結局無疑是美好的,在他逃出這個虛假世界的時候,觀看《楚門秀》的觀衆激動得歡呼不止。作爲影片觀衆的我,也忍不住爲他喝彩。

可是開心之餘,也不免產生另外一種想法:假如楚門最後沒有逃出桃源島,又會是什麼樣呢?

這個問題在《楚門的世界》上映18年後有了答案。

2016年,一部名爲《佈景》的西班牙動畫短片面世,並在次年一舉摘得第31屆西班牙戈雅獎的最佳動畫短片獎。

在這部短片中,無論是人物的形象、色彩的填充還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都充滿了一股濃濃的哥特式風格,陰森、詭異、恐怖的情緒不斷侵蝕着觀衆的內心,讓人感到十分壓抑。

魯迅曾說: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佈景》的主線劇情與《楚門的世界》幾乎一樣,結局卻大相徑庭。

在《楚門的世界》裏,前期雖然同樣很壓抑,可是最後楚門逃出生天時,所有壓抑的情緒都被瞬間引爆,好不痛快。

而在《佈景》裏,想象中男主角阿諾德衝出佈景的情節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反的是,阿諾德選擇留在這個佈景裏。

積壓的情感無處釋放,於是就變成了內傷。

這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接下來,我將從男主角阿諾德的角度出發,看他是如何一步步揭開世界真相的同時,走向悲劇的深淵,並分析這場悲劇的成因以及悲劇本身的意義。

悲劇誕生的過程:一步步接近真相,一步步面臨絕望

作爲一部僅僅只有十分鐘的短片,《佈景》沒有按部就班的遵循常規敘事順序,而是採用了"倒敘+解構"的敘事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可以節省篇幅,並且首尾呼應,形成完美的閉環。

但這樣的結構同樣有其缺點,因爲其跳躍性和不連貫性,讓人很難將一個個場景碎片拼接起來,給觀影者帶來了一定的負擔。

而在《佈景》的各個獨立的場景碎片中,卻存在一些共同的元素,這些元素是使得阿諾德認識世界真相的推動力,同樣也是我們將短片內容串聯起來的線索。

01.極點咖啡

極點咖啡在短片中一共出現過三次,每一次都給了大特寫。

極點咖啡第一次出現是在阿諾德家中的客廳,當時阿諾德的妻子正在品嚐咖啡,說了許多讚美之詞,並且家中幾乎全都是極點咖啡的標誌。

如果說極點咖啡這一次出現僅僅只是說明了女主人對它的喜愛,倒也勉強能說得過去。

可是當極點咖啡第二次和第三次出現時,這個說法就顯得非常站不住腳了。

因爲極點咖啡後兩次出現,都是在荒郊野嶺,誰會突然在荒郊野嶺中拿出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呢?

而且這種完全不符合常理的行爲居然出現了兩次,這種違和感就彷彿是在刻意展現極點咖啡。

除此之外,在極點咖啡第二次出現時,還有兩處不得不讓人在意的可疑信息:

阿諾德的幽靈朋友說:"我是免費出場的。",以及一個藏在樹後的黑影。

而在極點咖啡第三次出現時,樹後的黑影由幕後走到了前臺,因爲阿諾德誤打誤撞跑到了一個有着"出口"路標的地方,此時一羣黑影從四面八方出現,把阿諾德打倒在地。

結合極點咖啡三次出場的違和感,還有這些黑影的行爲,以及幽靈朋友那句極具暗示性的話,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猜想:

黑影是這個佈景世界的幕後工作人員,負責實時監視佈景內的情況,必要時候可以出手干預,避免阿諾德逃出佈景。

而極點咖啡的存在就更好理解了,一個如此巨大的工程,耗資一定不少,極點咖啡就是贊助商的廣告植入。

然而這一切畢竟還只是停留在猜想和推測階段,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進行佐證。

02.腫老鴨

短片中值得注意的第二個元素是腫老鴨。

腫老鴨原本是一個知名演員,後來遭遇事業滑鐵盧,妻子離他而去,他也淪落成爲一個在大街上以撿垃圾爲生的流浪漢。

腫老鴨每次在場景中出現時,都會伴隨着一段背景笑聲,大多數情景喜劇都會有這種背景笑聲用來烘托氣氛,然而問題的關鍵恰恰就在背景笑聲上。

之前說到,腫老鴨從知名演員淪落到流浪漢,他索性以此爲契機,拍攝了一部短片,內容就是自己作爲流浪漢的生活。

憑藉着這一部短片,腫老鴨重新回到了電影行業工作,並且容光煥發地在發佈會上接受記者的採訪。

阿諾德此時正好在家中觀看這場發佈會,當腫老鴨在電視機裏誇誇其談時,背景笑聲再一次出現了。

阿諾德聽到了這一陣笑聲,隨後接連質問:"誰在那兒笑!"

阿諾德在看電視,卻聽見了場景中出現的背景笑聲,暗示阿諾德在看電視的同時,自己可能也身處電視之中,被人當作一場戲在看着。

不得不說,導演設置這樣一個戲中戲的場景,實在太巧妙了。

阿諾德質問完之後,畫面緊接着切回了電視機,令人驚訝的是,腫老鴨彷彿聽見了阿諾德的質問,一副"把戲被戳穿"似的表情,尷尬地走出畫面。

關於腫老鴨的這一切,進一步提升了之前猜想的可信度,並且成功將原來的猜想版本補充爲"猜想plus"版本:

場景中圍繞阿諾德發生的一切,其實都只是演給他一個人看的戲,並且通過實時監控觀察阿諾德的反應,根據他的反應再由演員做出即興的表演。

就像某些劇情遊戲一樣,玩家做出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劇情走向。

只不過腫老鴨着實算不上一個好演員,聽見阿諾德的質問之後就露出了馬腳。

至此,世界的真相已經被看透,接下來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

03.佈景

還記得前文說過整部短片是一個完整的閉環嗎?

這個閉環的頭和尾就是佈景本身,而這也是隱藏最深的元素,既然隱藏最深,說明意義最爲重大。

換而言之,一旦暴露出來,所有的一切也就明朗了。

在短片的開頭,阿諾德和妻子坐在一個山坡上,阿諾德對妻子說:"瑪麗亞,我親愛的,有時候你不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就像是一塊舞臺佈景?"

這句話說完之後,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場景碎片,而這些場景碎片已經在前文中進行過分析,就差最後一層未捅破的窗戶紙。

所以短片的結尾處重新回到這個場景時,一切就都合理地銜接上了。

而阿諾德接下來的發現,徹底證實了這個世界的虛假性:塑料做的花、石膏板做的樹還有僞裝成花香的薰衣草味空氣清新劑。

只不過發現真相的結果並不總是令人欣喜的,相反,阿諾德陷入了徹底的絕望。

因爲就算是早有預料,等到真正直面現實的時候,還是會受到極大的刺激。

見阿諾德已經發現了真相,眼前的幕布索性直接拉開,露出無盡的黑暗。阿諾德的背後,所有佈景中的演員手拉手唱着歌,彷彿在邀請阿諾德加入他們。

瑪麗亞也對阿諾德說:"是的,一切都是佈景,但至少是我們的佈景。"

面對看似和善實則步步緊逼的衆人,阿諾德選擇了隱忍和妥協,因爲一旦阿諾德表現出任何的不配合或者抵抗性,毫無疑問這些人將不會這麼客氣了。

人們常說,無知者無畏,就如同一隻壽命短暫的蟲子,它只能活過一個夏天,從沒有見識過嚴寒的恐怖,自然也就不會害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知者無畏其實也挺好的,啥都不知道,說不定還能少去很多煩惱。

可是阿諾德親眼見識過了世界的真相,現在卻要裝做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繼續留在佈景中和這些人一起"開心"的生活,堪比酷刑。

短片最後這一副看似"大團圓"的畫面,透出的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和悲哀。

悲劇誕生的原因:性格中的缺陷是最大的禍根

誠然,阿諾德的悲劇讓人無法不替他感到悲哀,可是有果必有因,是什麼促使了這場悲劇的誕生呢?

這個問題我們要分成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外界環境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自身性格的因素。

關於外界環境這個因素,想必不用再多說了,前文已經對此做過分析,除此之外,阿諾德自身的性格纔是導致這場悲劇的主要因素。

01.習慣性逃避

在短片中,阿諾德自以爲做過許多的"夢",但是在那個世界中,是不會有夢存在的,阿諾德那些所謂的夢,其實根本就是曾經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只不過阿諾德習慣性地選擇逃避,將這一切都當成了夢,或者說全部將之遺忘掉,只有在睡覺時,纔會回憶起來。

他逃避的方法也很簡單,通過吸食精神癮品,然而過多的吸食,又會進一步破壞大腦組織,導致這種逃避變得更爲徹底,讓阿諾德更加深信這一切不過是夢而已。

此處字幕翻譯有誤,"因此"應該改成"因爲"

遇事只知道逃避,從不主動面對或者想辦法解決,這樣的習慣性逃避,其實反映了阿諾德內心深處的懦弱。

02.懦弱

我們除了可以從阿諾德的習慣性逃避中窺得他的懦弱以外,短片中還有幾處直接表現了他的懦弱。

前文提到,阿諾德誤打誤撞跑到了一個標有"出口"路標的地方,隨後就有一羣黑影從四面八方而來,把阿諾德打翻在地。而阿諾德全程竟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抗,從一開始就放棄抵抗選擇求饒。

而在短片結尾處,阿諾德發現世界的真相之後,第一反應不是憤怒,也不是嘗試逃離,而是選擇趴在地上,用衣服矇住頭痛哭流涕,一邊哭還一邊喊着:"救救我!救救我!"

遇事只知逃避,只會哭,只會求饒,永遠只會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裏,期待別人放過自己,期待有人能來救自己,而從來不會自己主動做些什麼。

有這樣消極懦弱的性格,阿諾德在最後一切都擺上檯面時,選擇留在佈景裏的悲劇結局也是註定的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楚門當初不顧一切地想要逃離桃源島,其實是冒着生命危險的,期間經歷了九死一生,這才成功逃出生天。阿諾德雖然選擇留在佈景內,但最起碼沒有生命危險。

關於自由和生命之間的抉擇,本就是一道長久以來都存在爭議的辯題,有人願意爲了自由奮不顧身,也有人認爲只要活着,未來就還存在着可能性。

不過對於阿諾德而言,以他的性格,這次受了如此大的刺激,回到佈景世界之後一定會再次習慣性選擇逃避,將發生的一切歸於夢境,然後在他未來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重複這場悲劇。

結語:悲劇存在的意義

無論是文學作品,或是影視作品,讀者和觀衆們向來是喜歡大團圓結局的,然而悲劇的存在,卻往往給人帶來悲傷、壓抑、無助等等負面情緒。

既然如此,悲劇爲什麼還能存在於世?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全都是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不好嗎?

事實上,悲劇存在的意義恰恰就在於它能讓人們感到悲傷之類的負面情緒。

因爲現實生活中不會,也絕對不可能一直是大團圓的局面。

也正因爲如此,人們才樂於在文藝作品中享受大團圓結局帶來的愉悅感,這本質上其實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而悲劇的存在恰恰相反,對於種種殘酷的現實,它不加粉飾也毫不迴避,甚至還要將殘酷進行誇張,以此讓人認清現實,直面現實。

除此之外,知名小說家太宰治曾說:

"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來襲。"

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悲傷和痛苦,那麼歡樂對我們而言也不會再有那麼多的驚喜。

悲劇讓我們不至於沉溺於虛幻的美好而無法自拔,同時悲劇所帶來的情感也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我是@夜衫學長,一個慢性子的95後,喜歡閱讀和電影,寫一些有深度的文字,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