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征戰一生,勝多敗少,其功績卓著,可與關張媲美,於黃忠、趙雲之上。因此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劉備麾下最重要的五員大將排爲“關張馬黃趙”,以此五將功勳超乎劉備陣營武將之上,僅此五人可爲同列也。後世小說《三國演義》以此編造出“五虎上將”,特表此五將功績。

五虎上將

今天我們單說說這馬超。馬超得壽47年,而40年皆在涼州,後7年歸於劉備。因此馬超的功績多在於涼州,呼嘯稱霸,威服羌氐,時人稱其爲“錦馬超”,又譽其爲“神威天將軍”。但這與劉備無甚關係。

後來馬超與曹操作戰失敗,無奈投靠漢中的張魯。誰知道張魯庸碌,其麾下小人也容不下馬超這樣的猛將,馬超只好偷偷地給劉備送了降書。

史書記載總是不記細節,而造成了許多不解之謎。陳壽不知是不得而知,抑或不屑筆墨,馬超投降劉備所帶兵馬數量終究沒有記錄下來。後人也常不解,爲何馬超曾爲一方諸侯還能受到劉備信任及重用?

馬超帶了多少兵馬?

《三國志·馬超傳》: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馬超在張魯麾下時,受到張魯部下楊白的排擠,只好帶領自己的部隊躲進氐人的部落裏。在打聽到劉備包圍劉璋在成都時,便決定棄暗投明,祕密寫了封請求投降的書信給劉備。

錦馬超

劉備奪取益州的戰爭進行得並不順利,此前攻打雒城打了將近一年,而成都作爲劉璋的大本營,更是固若金湯。此時馬超送了封投降信過來,真是正中劉備下懷。

劉備趕緊派遣李恢去勸降馬超。馬超本就有意,立馬就帶領了兵馬到了成都,欲親見劉備乞降。劉備聞之大喜過望,直言:“我得益州矣。”

但劉備卻拒絕見馬超。

《典略》: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

這條史料側面解答了“馬超帶了多少兵馬”這個問題:

1.劉備爲何聽到馬超投降就喜道:“我得益州矣”?

此皆是因爲成都城堅糧足,不可強攻,劉備想以馬超的威名不戰而屈劉璋之兵。

2.劉備爲何拒絕見馬超而偷偷資助兵馬?

猛將的威名也須靠強大的兵馬,馬超假如兵多,劉備直接上演一出受降大戲便可。但馬超兵少,劉備便要偷偷資助馬超兵馬,讓劉璋害怕。

劉璋出城投降

3.馬超到底有多少兵馬?

劉備包圍成都時的兵馬大約在五萬左右,而劉備既然嫌馬超兵少,那馬超兵力應該不會超過五千。劉備應當是增援馬超五千兵馬,使四個城門都有過萬大軍包圍。

《典略》: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在四下合圍,絕世猛將馬超率領的大軍更包圍了城北的絕境下,劉璋知道成都遲早守不住,這才被嚇得投降了。

馬超爲何受到劉備重用?

1.馬超手中兵力不多

馬超在涼州時曾手握十萬大軍,但那是集合了各個勢力的聯軍,不是馬超本身掌握的力量。馬超經過與曹操的大戰失敗,留存在手上的兵馬不會很多,否則也不至於投降張魯。更不至於被張魯一個手下排擠便要躲到氐人的部落中。

2.劉備與馬超有共同利益

馬超最大的願望便是給家族復仇,要曹操和背叛他的梁寬、趙衢等人的狗命。而劉備自然是想中興大漢。

劉備要復興大漢,便要打曹操。馬超要報仇,也要打曹操。二人雖然在最終目標上不一致,但在實現方式上是一致的。

馬超加入劉備陣營

因此,馬超一到劉備麾下便受到重用。一個剛投降的人,劉備不僅資助他兵馬,還讓他參與到決定劉備未來的最大戰役中,這還不算重用,那什麼叫重用呢?

平定益州後,劉備也沒有將馬超冷藏,而是又用到了漢中之戰中。

《三國志·楊阜傳》: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氏雷定等七部萬餘人反應之。

許多人忽略了漢中之戰馬超的存在,皆是因爲戰役後期黃忠過於耀眼,而張飛、馬超前期失利。但這並不是馬超提不動刀了,而是隊友吳蘭、雷銅不給力,竟然敗給曹洪、曹休這樣的三流武將。劉備打漢中,總兵力只五萬人,馬超就策動了氐人雷定等七個部落萬餘人,這已經是一件大功。

馬超勇猛絕倫,劉備雄才大略,正是君臣相得,如魚得水!假如不是馬超幽憤早死,或許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