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在江邊安營紮寨

蹲守一天,爲求一尾江鮮……5月1日起,錢塘江邊江干垂釣區開始試運行,之江東路錢江二橋以東江堤200米處的221個釣位投入後場面火爆,垂釣區常常“一位難求”。

每人都有垂釣必備四件套

有人還愜意地帶來了茶具

行經錢江二橋,遠遠的,記者便看見一排靠在欄杆上的釣竿,猶如神氣的士兵,俯視着奔騰的錢塘江。

遮陽傘、摺疊椅、釣具和一個塑料水桶,幾乎是每個釣客必備的四件套。怕曬的還會戴上墨鏡和帽子,更有甚者帶了茶具和木板,在電瓶車上搭個簡易桌子,留意魚竿動向的同時,順便品茗望景,好不愜意。

沿着江堤一路向前,記者發現,垂釣區地面區域標識和電瓶車區域已噴塗劃分完成,每個垂釣區基本放有兩到三根魚竿,鮮有空位。雖然規定每名釣友限定不超過5根魚竿,但多數人架的杆子都在5根以上,基本一個人得佔兩到三個釣位。

“擺得近,怕魚線纏起來,帶得少,又釣不上魚。”70歲的楊師傅和61歲的虞師傅是九年的釣魚搭檔,經過一上午的蹲守,連續五天空手而歸的他們終於收穫了一條4斤多的鯔魚。

作爲多年的江釣愛好者,楊師傅和虞師傅輾轉過多個垂釣區:最早駐守錢塘江三橋,後來移步至錢江新城,近日聽聞家附近就有垂釣區,兩人便早早地過來佔了坑。

每年的四五月,是釣錢塘江鯔魚最好的時候,虞師傅表示,蹲守在此一半以上的釣友,都是爲了這一尾江鮮而來,“但今年潮小,所以釣得不是很順利。”

這次開放的垂釣位足足有221個,但記者發現,一邊是一位難求,一邊卻是有些釣位無人問津。這是爲什麼呢?

“上面看起來差不多,但下面水域就差別大了。”楊師傅解釋說,雖然釣位按順序劃分,實際上,有一些是“無效位置”:下面灘塗面積大、亂石叢生,不僅不方便甩杆垂釣,還可能把漁具搭進去。

11斤的鰱魚,4斤的鯔魚

當天魚王都來自黃金釣位

實際上,江堤上的垂釣區看上去差別不大,但其所對應的錢塘江情況,卻天差地別。垂釣區編號100左右的位置,在釣友心裏,是不折不扣的“黃金釣位”。“這些位置對應的水域,水深,且沒有灘塗和石頭遮擋,釣起來會順手很多。”虞師傅告訴錢報記者,採訪當天,11斤的鰱魚、4斤的鯔魚都集中出自這裏。

而這樣的黃金釣位,221個釣位中只有50個左右,競爭自然格外激烈。像虞師傅和楊師傅這樣的退休釣友,往往凌晨兩三點就來安營紮寨了。“年紀大了睡不着,這裏離家近,所以忍不住來吹吹江風釣釣魚。”

老年人能早點入睡,凌晨出來佔據好位置釣魚。但對還在上班的中青年釣友來說,就太難了。

“早上來,爭不過年紀大的,半夜來,睡眠時間又不夠。”盛師傅今年45歲,在錢塘江釣客中算是“年輕人”。爲了能佔據好位置,他採用的辦法是乾脆直接釣通宵。

遇上調休的時候,盛師傅喫了晚飯,安頓好娃,半夜十二點前,準時坐在垂釣位前。雖然這種辦法不是長久之計,但每週嘗試一兩次,也足夠解他的“釣魚癮”。

一口氣釣上19個小時,這究竟是怎樣的感受?“刷刷手機,看看江面,時間其實過得很快。”雖然十幾個小時也不一定能滿載而歸,但在他看來,釣魚等的是一線時機:“魚上鉤的一剎那,會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觀潮汐掂手感

垂釣裏有大學問

目前在錢塘江江干垂釣區釣魚的,以周邊三堡、五堡、七堡的居民居多,也有人慕名從蕭山、下沙、富陽趕來。

“從小在錢塘江邊長大的人,小時候看別人抓魚垂釣。長大了,自己對錢塘江也會有一份情懷。”圍聚的釣友告訴錢報記者,釣魚跟其他體育項目不一樣,你很難從視頻、文章中去學習技巧,更注重實踐。“釣魚技巧多是大家交流切磋或是探討的產物,有些訣竅,還有可能是代代相傳下來的。”

楊師傅表示,釣魚並不僅僅只是人與魚的較量,更是對自我的修煉:“有沒有魚,你得看潮汐、天氣;魚咬鉤一剎那,你得去考慮怎樣和它四兩撥千斤,既不會讓它逃走也不會讓自己太喫力……”雖然現在魚竿上都有提示用的小鈴鐺,但釣魚數十年,楊師傅有時不聽鈴鐺聲,僅憑魚竿晃動就能看準魚兒是否上鉤:“有時難免神經緊張,但看準的時候就是驚喜。”

除此之外,在釣魚圈子裏,還有釣手竿的說法:魚竿上不設滑輪,魚線長度固定,能否釣得江鮮,全憑手上功夫。“那真的是技巧派了,非常看得出釣客的水準。”楊師傅禁不住手上比劃起來,然而釣手竿需要離江面更近,所以爲了安全着想,杭州現在幾乎沒有能釣手竿的地方了。

自己玩玩、作爲一個小愛好……這是絕大多數釣客對釣魚的形容,一套漁具,少則一兩千,多則六七千,基本上用個兩三年又得再換,但在他們看來,這其中的樂趣遠不是金錢所能涵蓋的。

每次釣上來的戰利品,絕大多數釣友都是帶回家自己享用。最讓楊師傅自豪的是一條十幾斤重的黑魚,因爲不懂怎麼燒,他乾脆直接送給了鄰居,“釣到了就是樂趣,魚的鮮味可以讓大家都嚐嚐。”

“到我們這個年紀,不愛跳舞,不愛唱歌,麻將撲克瞧不上,唯一能做的就是來江邊走走瞧瞧。”楊師傅笑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守着魚竿,一呆一整天,看起來非常無聊,實際上,釣魚背後蘊含着不少人生哲學:“鍛鍊身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從中習得的心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