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南擴計劃秉承長江大學辦學思想以"書院文化"的傳承和城市雙修的實踐,作爲本次設計的兩大理念。設計以城市的視角來解讀校園與城市在空間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將新老校園置於中觀的城市生長脈絡中,以生態綠廊進行城市自然環境的修補,以中心水景爲載體,實踐海綿城市理念的校園生態內核。

  日前,長江大學長江科技創新港(東校區南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出爐。據悉,長江大學校園南擴項目東臨長江大學南苑小區,西靠鳳台路,南接荊江大道,北抵老校區,建設用地5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整個新校園規劃按照"一軸三片區、一心四書院"的整體構架規劃,其中"一軸"指貫穿新老校區的學術發展軸;"三片區"指教學核心區之外的東西兩側的生活運動區,包括學生宿舍、食堂和校園南側的體藝共建區。

  同時,《荊州日報》《荊州晚報》等荊州地方媒體聚焦南擴方案,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5日17日晚,《荊州新聞聯播》《江漢風》《荊州新聞網》也進行了報道。

   建築設計

  綜合體育館

  長江演藝中心

  學習中心

  學生食堂

  大學生活動中心

   規劃理念

  廣學開書院 崇儒引席珍

  禮樂沿今古 文章革舊新

  校園南擴計劃秉承長江大學辦學思想以"書院文化"的傳承和城市雙修的實踐,作爲本次設計的兩大理念。中國傳統書院隱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智慧,是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的重要載體。

  設計將書院文化潛移默化的融入校園之中,以細膩的手筆營造書院式的校園空間和詩意的校園氛圍。以傳統"書院文化"理念構築"長江書院"品牌。

  "城市雙修"是對城市進行生態系統修復,修補城市功能體系,保護城市文化底蘊,塑造城市風貌特色,並彰顯時代精神。設計以城市的視角來解讀校園與城市在空間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將新老校園置於中觀的城市生長脈絡中,以生態綠廊進行城市自然環境的修補,以中心水景爲載體,實踐海綿城市理念的校園生態內核。

  同時將校園置於宏觀的歷史長河中,北望紀山,南眺長江從春秋戰國一路走到新時代,以謙卑的姿態聆聽古人的訓導。

   規劃結構

  "一軸三片區、一心四書院"

  校園以"一軸三片區、一心四書院"爲整體構架。

  "一軸"爲貫穿新老校區的學術發展軸,這一主軸不僅是連通新老校園的空間軸線,使新老校園呈現出和諧統一的完整形象,也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時間軸線,展現只爭朝夕和長大長新的精神風貌。

  "三片區"指校園南側的體藝共建區,及東西兩側的生活運動區,各區聯繫便捷、動靜有序,構成渾然一體的校園空間。

  "一心"指學習中心,包括圖書館、會議中心、學術交流等功能;是學校文化傳播與學術交流的核心場所。

  "四書院"指四大教學組團分別爲格物書院、致知書院、新民書院、蘭臺書院,分別對應着綜合教學樓、工科實驗樓等教學實驗樓羣並統稱爲長江書院,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髓。

   交通系統

  車行系統

  新校園車行主路以9米寬的回形主路爲骨架,聯繫校園各個功能組團,是校園主要交通和景觀道路。

  出入口設置

  新老校園共設9個出入口,其中南二門、西一門、西二門、北大門、東二門、曲一門、曲二門爲人車出入口,與城市實現緊密聯繫;南大門、東一門爲人行出入口。

  停車場設置

  車庫主要設置於長江演藝中心、綜合體育館、人才公寓等公共建築的半地下,使用便捷,並可節流機動車不進入校園主要區域,保證師生的步行安全。

  校園步行體系

  以怡人的尺度爲依據,由中心主軸、生態綠廊和庭院漫步道共同組織起遍佈全校的校園步行網路,同時校園步行網絡串聯起荊州古城、環城公園、九龍淵公園、關公義園、新老校園和濱江公園,進一步構成了城市尺度的慢行休閒體系。

   景觀體系

  校園景觀借鑑中國傳統造園手法,打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尺趣。

  同時結合海綿城市生態理念,將老校園的綠帶進行生態修復與延展,和新校園的中心綠地、天問廣場組成生態綠脈。與城市生態體系交織、互溶,共同構建出豐富細膩的人性化外部景觀場所。

  東校區南擴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長江大學對東校區南擴工作非常重視,2020年3月以來,校領導先後通過企業微信平臺視頻會議方式和現場會議方式主持召開了12次基建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基建工作,解決基建工作存在問題。校長馮徵、校長助理劉榮華多次到基建工地現場辦公。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長江大學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長江大學新聞網、長江大學官微、長江大學基建處、荊州新聞聯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