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趣谈》栏目努力以后现代、批评、反思,新解乃至戏说的笔法来重新解读那个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时代,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大秦帝国诸多面相展示给大家,力求有理有趣有料!欢迎广大热心网友、书友赐稿!

本文共计1743字

预计需要阅读时间5分钟

夜深了,咸阳宫里的光还是亮着的。

大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现在应该叫秦始皇了,正坐在这里面批改奏章。天下那么大,政务那么多,每天批改一石重的奏章也才堪堪能够应付。没办法,竹简太重了,翻动起来很是吃力,昏黄的油灯更是让人看得久了头昏脑涨。嬴政的手很酸,眼睛也很疼。以前年轻力盛的时候不觉得累,现在年纪上来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了。


天下一统真的是很累的,前无古人的累。先前周天子享有天下,可这是名义上的,出了他的国,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概不知。诸侯们倒是能在自己的封地里面说一不二,可当初那么多诸侯国,巴掌大小的地方,自然也是不累的。只有大秦,只有大秦真正做到了那句话:后世每一户人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可是在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君王夜以继日的不懈工作;是几代君王的孜孜以恒;更是无数人前赴后继终其一生的自我奉献。嬴政很清楚,这个担子是前人先辈,是天下众生寄托在自己身上的,他不敢懈怠。

北方的战事愈发吃紧了。秦国自立国之初就一直在和那些少数民族打交道,嬴政深知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这些不需要耕种,上了马背就可以提刀的胡人一直是列国的心腹大患,燕赵等国更是连年和匈奴征战不休,耗费了无数物力财力。大秦接手了他们的领土,自然也要承担起保护边境的责任。嬴政把最精锐的战士调往了边疆之地,再把各个国家的城墙连到了一起。新盖成的长城严丝合缝,守住它就能保证中原安稳。虽然苦了这些在苦寒之地苦苦支撑的将士们,不过终归是有一点好处:我们不需要再把自己的刀剑对准同胞了。天下这十年的太平,是真真正正的没有了战争。


驰道的修建进度倒是不错。交通发达了,各个地方的物资就可以更好地调度,政令就能做到上通下达,整个国家的生产效率都可以提升一大截。花了大力气让车同轨,可不是炫耀秦国对天下的统治这么简单。从此之后,只要是符合车轨标准,都可以在天下驰道自由驰骋。相比那些尘土飞扬的泥径土路,垫上枕木铺上轨道的驰道更能有效提高马车的速度。可以预见,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鞭长莫及的困扰了。

皇帝陵墓按照进度慢慢来修吧,嬴政还不算太年老,先不着急,就是陪葬的陶俑得多上心。大秦从献公时期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这可比那些嘴上喊着仁义道德的家伙们仁慈得多。但是不代表在这个方面我们就应该输了排场。我大秦皇帝的陵墓,还是要有足够的排场的。这样大秦才能有天下一统的气势,天下的臣民也会对皇帝有深刻的敬畏。

嗯?齐鲁之地游侠之风又开始抬头了?连那些酸腐的儒生也在闹事?可笑,一群自以为正义的家伙,成天以攻击我大秦为荣。不勤于生产却勇于私斗,不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却一心鼓吹大秦如何暴政。这些人就不可能会老老实实按照法度去做事,明明是在惹是生非还自诩替天行道。韩非说的果然没错: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些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是无法理解好的法度是怎样能够保证天下太平的。有时间得去把这些人好好敲打敲打才行,去那里巡视一次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嬴政头疼的有些厉害了。果然那些方士都是在糊弄人,吃了他们给的丹药,不仅没有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反而让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培养帝国的继承人这件事,确实需要抓紧提上日程。扶苏是一个不错的苗子,嬴政很放心他。大秦帝国的这位储君既不昏庸,也不残暴;明事理的同时也有胸怀天下仁爱之心。天下战乱多年,各国旧部人心未定,需要较为强硬的手段来治理国家。但是这个时期一旦过去,还是需要有一个形象更温和,让天下更加爱戴的君主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处理事情过于理想化。过于仁慈和善良的人容易被个人脆弱的情绪所蒙蔽,会因为眼前的一时不忍而忽视整个天下的诉求。让他去北方边疆历练历练吧,嬴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战场的残酷可以让心存幼稚的人迅速成长。那里的主帅蒙恬也是扶苏的良师益友,有他在扶苏身边嬴政很放心。

灯光渐渐昏暗了。

“来人,填上灯油!”

夜还很长,还没到嬴政休息的时候。

欢迎大家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需授权,并不得用于公号外平台

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编辑 | 牛栋

责编 | 秦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