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由于直-8的母型法国"超黄蜂"直升机原本就是一款舰载直升机,其船型底的设计让其具备一定的海上漂浮能力,因此我国早期引进的"超黄蜂"以及自行研制的直-8直升机大多配属给海军部队使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6日报道称,俄罗斯军方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阿纳德尔机场附近硬着陆时坠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6日报道称,俄罗斯军方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阿纳德尔机场附近硬着陆时坠毁。根据报道,机上4人已经全部遇难。俄罗斯应急部门透露称,该机坠毁是因为"技术故障"。这已经是本月以来俄罗斯坠毁的第三架直升机,值得注意的是,俄军一个月内坠毁的三架直升机中有两架是米-8。

米-8直升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一款中型运输直升机。该机由苏联著名直升机设计局米里设计局设计,于1958年立项研制,1961年正式定型,但一直到1967年才开始大规模装备俄罗斯军队。米-8直升机算是典型的战后第二代多用途运输直升机。该机装备2台TV2-117型涡轴发动机,其功率大大优于早期的活塞式发动机。

米-8型直升机在研制之初就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型号,其最大起飞重量约为12吨,正常情况下可内置4000千克载荷,同时还能外挂3000千克的载荷,是一款性能非常优异的中型直升机。米-8直升机设计有一个宽大的蚌式尾门,并带有跳板,因此打开尾门,可以搭载吉普车级别的轻型作战车辆,因此在执行机降任务时,可以让机降部队直接配属吉普车等高机动车辆。军用型的米-8直升机在机头可吊挂一挺12.7毫米机枪,同时机身两侧各自可以设置3个挂架,可以挂载多联装火箭发射巢,也可以用于携带AT-2"蝇拍"一类的机载反坦克导弹,其火力强度甚至超越了一般的武装直升机。

由于性能出众且维护保养简单,米-8直升机问世后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其总产量达到9000多架,其中有1290架左右用于对外出口,在直升机家族中算是相当的知名。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曾经引进该机,当时我国和苏联一直保持着低水平边贸活动,在当时我国和苏联经过长期谈判,双方签订合同,确认我国从苏联引进米-6超重型直升机和米-8中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这两种直升机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直升机数量和运力的不足,并且为后续我国开发更新的直升机,引进了参考样本,创造了革新条件。

不过由于引进得很早,加之早期米-8直升机相对数量稀少,维护不便,所以很快就随着米-6超重型直升机一起退役了。而在19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大幅缓和后,我国曾经大量引进米-8的升级版——米-17系列直升机。其实严格来说米-17就是米-8,只不过米-17对于米-8进行了深度修改,例如将其尾桨从飞机右侧移植到左侧,同时全新设计机头,优化了内部设计,适当增大了载荷能力。根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装备各种型号的米-17型直升机450多架,是解放军进行战略机动运输的一支重要力量。

实际上米-17在俄军内部称号即为米-8MT型,米-17是其出口型号。从1980年至今,米-17型直升机在我国参加了众多军事和非军事行动。例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等,米-17直升机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我国甚至为此还建立了庞大的米-17后勤维护体系,可以独立对大批的米-17直升机进行保养维护,有媒体甚至表示,我国实际上已经具备独立生产米-17直升机的能力。

不过,多年来我国并未大量生产装备米-17型直升机,而是在进口的法国"超黄蜂"中型直升机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国产的直-8系列中型直升机。直-8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13吨,并且也设计有宽大的尾门,可以搭载"山猫"全地形车辆等小型车辆设备,同时,还能运输28~32名士兵,是一款性能上和米-8接近的中型直升机。而且由于直-8的母型法国"超黄蜂"直升机原本就是一款舰载直升机,其船型底的设计让其具备一定的海上漂浮能力,因此我国早期引进的"超黄蜂"以及自行研制的直-8直升机大多配属给海军部队使用。只是近年来,在大幅修改飞机原始设计之后,开始大规模列装陆军航空兵。

俄军在一个月内坠毁3架直升机且2架为米-8型直升机,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俄罗斯很多直升机目前已经处于严重的年久失修状态,特别是2架米-8直升机都是因为在强行着陆时发生的事故,强行着陆证明该机已经存在飞行意外情况,因此需要紧急着陆,但最终却不幸坠毁。而与之相对的,我国在1970年代引进的原装米-8型直升机早已经耗尽使用寿命而最终退役。

不过,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米-17和直-8等中型直升机,但是我们仍然缺乏起飞重量超过30吨的重型直升机,为此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和俄罗斯的米里设计局合作,开发最大起飞重量38吨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机,相信这将会促进我国直升机行业的新发展,并填补我国在重型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