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处于张之洞帐下,作为晚清第一幕僚,梁鼎芬对于危及清朝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放过。”成为“香帅”幕僚的梁鼎芬,对于张之洞取得的成就确实功不可没,虽然梁鼎芬自己没有把官做明白,但是教人做官还是有一套的。

晚清拾遗录(十八):士为知己者死。

光绪二十六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梁鼎芬进士中榜,授职翰林编修。这个年纪的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他们看不惯的事情,都会去管。胜仗败约的清法战争,沉闷了四年的梁鼎芬,再也坐不住冷板凳了,直接向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开炮,上书光绪弹劾李鸿章,义愤填膺以至于认为李鸿章该杀六次方能谢罪。但是清朝真正乾纲独断的话事人慈禧太后正是李鸿章的后台,梁鼎芬一个小小的翰林编修,竟然敢弹劾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不仅是虎口拔牙的以下犯上,更是对慈禧威望的蔑视,此风断然不能开。因此梁鼎芬相当于一降到底,直接给丢去负责管理乐器。

但是这个年纪的读书人,自尊心都特别强,羞怒交加的梁鼎芬直接收拾包袱,带着家人离京而去。因为这个职位的清朝官员没有品秩,所以不能上演悬印而去的戏份,但是离开之前梁鼎芬请人刻了一枚小印,上书:“年二十七罢官。”两年后,梁鼎芬被张之洞力邀出山。清朝庙堂有“可人”之称的张之洞,对其评价相当高:“大清不兴,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成为“香帅”幕僚的梁鼎芬,对于张之洞取得的成就确实功不可没,虽然梁鼎芬自己没有把官做明白,但是教人做官还是有一套的。在张之洞的宦海生涯里,梁鼎芬为其出谋划策,遮风挡雨,尽其能事,总是在紧要关头,协助张之洞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庙堂稳如磐石,时评其为“晚清第一幕僚”,绝非言过其实。

其中最难得的是戊戌年间的价值碰撞,梁鼎芬虽然与康有为交好,两人互为知己,但是当价值观出现冲突后,也果断嗅到了狂人背后的危机与幼稚。因此建言张之洞果断与康有为划清关系,并亲自捉刀,口诛笔伐,弹劾康梁等人的文章“词壮气厉,忠君情切”,一时间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张之洞由此悬崖勒马,也得到慈禧的青睐而前程似锦。虽然处于张之洞帐下,作为晚清第一幕僚,梁鼎芬对于危及清朝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放过。庚子之乱中张之洞最中意的门生唐才常意欲起事,张之洞一直默许之下不断做大,梁鼎芬得知后大为惊慌,果断警示张之洞迷途知返,其后时势使然,张之洞在洋人的配合下逮捕了唐才常等人,一场风雨欲来化于无形。

最终,张之洞一生为世人所称赞的农务、工艺以及军事等各类学堂都是梁鼎芬背后的谋划,时任皆言“梁是张的影子”。然而让梁鼎芬无法接受的是这些传授新学的场所,阴差阳错也培养了清朝的掘墓人。光绪三十四年,两宫相继离世,梁鼎芬虽然入京却并未前去拜会时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次年张之洞去世,梁鼎芬却亲自送葬到张之洞的原籍南皮,发丧的路上蹒跚而行号啕大哭,年近百半的梁鼎芬老泪纵横,痛哭之声,让张之洞的很多儿子都自愧不如。旁人提醒他:“小声点,孝子们的哭声都听不见了。”可是梁鼎芬哪里忍得住,从心生的梁鼎芬在归来之后于张之洞的老宅前徘徊多时不愿离去。后来梁鼎芬每次乘车经过南皮必肃然起座,面向东敬立神情漠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