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峯是世界第一高峯,它的具體高度也是世人一直關注的話題,2005年時,我國國家測繪局測量了它的巖面高度爲8844.43米,時隔15年我國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登頂珠穆朗瑪峯,於5月27日上午11:00到達珠峯峯頂,測量了它的新的高度,之後開始下撤,但目前還沒有公佈其具體高度數值,預估公佈珠峯高度的時間會在兩三個月後,因爲還需要一些修正等技術處理。

這是我國第7次對珠峯高度的測量活動,我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峯,之後我國的測繪工作者分別於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對珠峯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其中1975年和2005年的測量影響最大,1975年時我國測量隊測得珠峯的顏面高度爲8848.13米,頂層冰雪厚度爲0.9~1.4米,之後8848.13米也爲世界各國及組織所公認,2005年時我國又測得珠峯的巖面高度爲8844.43米,這一高度又爲國際所接受和使用,15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對珠峯高度進行測量,憑藉更加精準的儀器,相信其數值應當更爲精確,已經有專家聲稱這次測量將是“有史以來最爲精確的珠峯高度數值”。

這裏說一下一個現象,就是我們若對照一下上面提到的前兩次測量的珠峯高度,會發現珠穆朗瑪峯好像變矮了,巖面高度從8848.13降到了8844.43米,貌似下降了3.7米,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了,這兩個數值的不同是由於1975年測量時算上了峯頂岩石上面冰蓋(又稱雪蓋)的厚度,而2005年測量的數據爲峯頂岩石面的高度,當時上面的冰蓋厚度大約爲3.5米,如果說珠峯降低了的話,那麼大概也就降低了0.2米的冰雪厚度。

這樣看來,珠峯的實際高度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那我們可以說珠穆朗瑪峯一直就是這樣的高度嗎?也不是這樣的,因爲從地質構造上來說,珠穆朗瑪峯的高度其實一直是在增長中的。

珠穆朗瑪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而喜馬拉雅山脈又屬於青藏高原,這一帶的地形受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共同影響,在2.4億年前,青藏高原所在的地方還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開始向北移動,兩大板塊發生了碰撞,印度洋板塊鑽入了亞歐板塊之下,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在大約80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導致了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的隆起,一些高大的山峯開始形成,珠穆朗瑪峯也很可能是在這一段時期開始崛起的。

目前整個青藏高原仍在抬升之中,特別是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一帶,抬升幅度比較明顯,地理學家認爲在距今1萬多年前,這一帶的地形抬升進入了加快的階段,如今平均抬升速度爲每百年增加7釐米,但個別地區百年中的抬升高度可達一米以上,特別是喜馬拉雅山的東西兩端,增高幅度比較明顯,珠穆朗瑪峯也仍然在增高中,有人認爲,其每百年後增加30~60釐米,所以現在珠穆朗瑪峯的高度並非其巔峯狀態,今後它還會變得更高。

參考資料:

《北青網》5月27日文章《珠峯第7次高程測量成功登頂》

《環球網》5月27日文章《珠峯登頂隊員已經下撤,珠峯新高度公佈還需兩三個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