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有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如此,全部是運用計謀取勝,從來就不跟你硬拼,也不跟你單挑,比如韓信打魏國,用了聲東擊西之計,在另一處渡口利用瓦罐和木盆渡過黃河,輕易擊敗了魏豹,韓信攻打趙國也是,用背水一戰迷惑敵軍,然後安排2000輕騎拔旗易幟趁機佔領了趙軍大營,再前後攻擊趙軍,趙軍全軍覆沒,韓信打齊國也是如此,原本劉邦派出的謀士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的,但韓信聽從蒯通的建議,不顧酈食其的死活,也不管漢與齊達到的協議,偷偷派出軍隊攻打齊國,齊國毫無防備,大敗,韓信打仗用的都是計謀,而且是隻要能贏,什麼計謀都能用。到了三國時期,也同樣是計謀大行其道的時期,比如官渡之戰,袁紹11萬大軍對戰曹操的3萬軍隊,但曹操明顯實力弱,但在白馬之戰中曹操利用聲東擊西之計迷惑袁紹,然後突襲白馬攻打顏良,關羽作爲曹操的前鋒,一馬當先衝入顏良的帥旗下斬了他,大敗袁軍,隨後的延津之戰也是如此,曹操只帶了五六百騎兵和輜重遇到了文丑和劉備率領的五六千騎兵,曹操故意下馬,把輜重物資暴露給袁軍,引誘袁軍爭搶戰利品,然後曹操下令突然上馬攻打袁軍,袁軍五六人居然被曹操五六百人打得大敗,大將文丑還在亂軍中被殺,可不是關羽殺的啊。

由於受到影視劇和小說作品的大量影響,總有人覺得古代打仗就像電視上和小說上寫的那樣,比如三國演義中,兩方先列好陣勢,然後是兩邊各派出將領單挑,等到將領決出勝負後,贏的一方士卒開始衝鋒,單挑失敗的一方就大敗而歸,這樣的記載在三國演義中非常多,其實真實歷史上的戰爭完全不是這樣。

中國歷史上真實的戰爭,除了春秋早期時代打仗像君子打架一樣,其他時代的戰爭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春秋早期的戰爭是兩方先約好時間、地點,然後到了之後雙方擺好陣勢,再開始打仗,一方敗了之後,另一方只能追擊30裏,然後就不追了,戰爭就結束了,沒有任何陰謀詭計,也沒有極少單挑,春秋早期的戰爭就像約架,而且是君子約架。


到了後期就不一樣,禮樂崩壞,戰爭開始進入殘酷階段,於是各種計謀開始使出來了,比如圍魏救趙,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於是齊國就直接攻打魏國都城,魏軍就開始回救,結果在半路上被齊國軍隊伏擊,齊國利用偷襲大敗魏國,這樣,趙國之圍就解了。

到了戰國中後期,開始了殘酷的滅國戰爭,比如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各彙集了45萬以上的軍隊,合計近百萬人,秦國利用反間計讓趙國換下廉頗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然後秦國祕密換上自己的戰神白起,白起主動向趙軍示弱引誘趙括主動進攻,趙括進攻之後,白起迅速切斷趙軍前鋒部隊的歸路,把趙軍分割包圍,然後秦王發動河內郡15歲以上男子全部參戰,把40萬趙軍包圍,之後趙軍彈盡糧絕,部主帥趙括戰死,40萬趙軍投降,全部被白起坑殺,一戰僅一方就損失40萬人,還不算秦國的損失,這可是相當殘酷的戰爭。


再說秦末時期的鉅鹿之戰,項羽以破釜成舟激起士卒視死如歸的戰鬥士氣,然後攻擊秦軍運糧通道,死死地切斷了秦軍的糧道,導致鉅鹿城外20萬王離的長城軍團斷糧陷入混亂,多支反秦武將隨後攻擊王離軍,導致王離全軍覆沒,一戰把秦國主力打殘,隨後章邯也率領20萬秦軍投降,被項羽坑殺,壓根就不存在什麼單挑的情況。

還有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如此,全部是運用計謀取勝,從來就不跟你硬拼,也不跟你單挑,比如韓信打魏國,用了聲東擊西之計,在另一處渡口利用瓦罐和木盆渡過黃河,輕易擊敗了魏豹,韓信攻打趙國也是,用背水一戰迷惑敵軍,然後安排2000輕騎拔旗易幟趁機佔領了趙軍大營,再前後攻擊趙軍,趙軍全軍覆沒,韓信打齊國也是如此,原本劉邦派出的謀士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的,但韓信聽從蒯通的建議,不顧酈食其的死活,也不管漢與齊達到的協議,偷偷派出軍隊攻打齊國,齊國毫無防備,大敗,韓信打仗用的都是計謀,而且是隻要能贏,什麼計謀都能用。


到了三國時期,也同樣是計謀大行其道的時期,比如官渡之戰,袁紹11萬大軍對戰曹操的3萬軍隊,但曹操明顯實力弱,但在白馬之戰中曹操利用聲東擊西之計迷惑袁紹,然後突襲白馬攻打顏良,關羽作爲曹操的前鋒,一馬當先衝入顏良的帥旗下斬了他,大敗袁軍,隨後的延津之戰也是如此,曹操只帶了五六百騎兵和輜重遇到了文丑和劉備率領的五六千騎兵,曹操故意下馬,把輜重物資暴露給袁軍,引誘袁軍爭搶戰利品,然後曹操下令突然上馬攻打袁軍,袁軍五六人居然被曹操五六百人打得大敗,大將文丑還在亂軍中被殺,可不是關羽殺的啊。之後官渡之戰就陷入了消耗戰,兩軍築起營寨,開始對峙,曹操險些抵擋不住,最後還是在許攸的建議之下,偷襲袁紹的糧倉烏巢,一把燒了,才最終贏得勝利的,根本沒有單挑情節。


再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完全就是一場遭遇戰,曹操率領大軍沿長江順流而下攻打劉備,孫劉5萬聯軍沿長江逆流而上尋找曹操決戰,雙方在赤壁相遇,都沒有想到,曹操沒有想到劉備與孫權聯合了,還組建了聯軍,孫權和劉備沒有想到曹操來得這麼快,於是雙方在赤壁打了一仗,曹操戰敗退到江北烏林駐紮,孫劉聯軍在江南的赤壁駐紮,之後周瑜採納了黃蓋的詐降計+火攻計,利用黃蓋假裝投降,靠近曹營時點燃船隻衝向曹營,曹營一片大火,曹操就這麼大敗而歸。


最後是夷陵之戰,劉備率領蜀漢主力沿着長江一路順江而下,東吳起初是節節敗退,一直退到夷陵,東吳依靠地形開始阻擋蜀軍前進了,吳軍並不出戰,以消耗來阻擋蜀軍,等到盛夏時節時,由於天氣炎熱,劉備命令水陸大軍進入樹林紮營,被陸遜發現破綻,陸遜用水軍繞到劉備軍身後形成包圍,然後在正面利用火攻大敗蜀軍,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僅劉備狼狽逃回,陸遜就是利用劉備的致命錯誤而一舉擊敗了劉備,用的就是謀略。

當然了,三國正史中,有一次唯一的單挑,發生在公元192年董卓被殺之後,李傕、郭汜等人在賈詡的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呂布和王允佔據的長安城,由於蜀兵背叛呂布私開城門,呂布兵敗,逃出長安北門,正好遇到郭汜,雙方約定單挑一場,最終是呂布刺中了郭汜一矛,贏了,然後呂布丟棄長安城逃走了,雖然呂布單挑贏了,可是戰爭輸了,呂布還是敗了。


從這麼多戰爭來看,真實的打仗根本沒有所謂的將領單挑,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怎麼能打贏怎麼來,各種手段、謀略,只要有益於自己一方就會使用,同時根本沒有任何套路可講,只要能打贏什麼方法都會用,而且還各不相同,戰爭最大的特點就沒有任何套路,很難在歷史上找到兩場完全相同的戰爭,因爲決定戰爭最終勝負的因素太多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氣、謀略、兵力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