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鮮的空氣

雞隻代謝旺盛,加之雞羣密集,需要較多的新鮮空氣,所以通風對養雞生產尤其重要。若育雛舍內二氧化碳含量過高,雛雞的呼吸次數就會顯著增加、食慾減退、生長緩慢、體質下降,因此雞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應控制在0.2%左右。舍內氨氣濃度過高會引起雛雞肺水腫、充血,眼結膜發炎,新城疫發病率提高,因此氨氣的濃度應低於百萬分之十,不能超過百萬分之二十。室內通風是否正常,除了通過儀器測量,也可通過人的感覺,即如果人感覺到悶氣、嗆鼻、辣眼睛或過分臭味,即判定舍內空氣污染程度已嚴重超標。

通風時應儘量避免冷空氣直接吹入,可用導風板的方法緩解氣流。通風時間最好選在晴天中午前後,門窗的開啓應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將門窗大開讓冷風直吹,使舍溫突降。冬季通風換氣最好安排在中午溫度較高時進行。

生產中一定要解決好通風與保溫的關係:育雛前期(1~3周),雛雞的絨毛保溫能力差,不具備體溫調節能力,對外界溫度的變化敏感,在溫度與通風的關係上,要以保溫爲主;從4周齡開始,加強通風,注意保溫,保持舍內良好的通風換氣。

二、光照

光照與雛雞的採食、飲水、活動、健康和發育有密切關係。育雛期的光照時間原則:1周或轉羣后幾天,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以便雛雞熟悉環境,然後逐漸減少到最低,但最短每天不能少於8小時光照。育雛頭3天光照強度爲20勒克斯(節能燈約2瓦/米2),以後逐漸減少光照強度至5勒克斯(節能燈約0.5瓦/米2),過渡到育成雞光照。燈具安裝原則是照度均勻,具體要求:燈具距地面2米,燈距是燈高1.5倍,交錯排列;籠養的燈具應佈於走道上方,注意下層雞籠的照度;燈具加燈罩並經常擦拭,及時更換壞燈具。

三、合理的密度

雛雞密度過大,易出現悶熱擁擠、影響運動、干擾採食飲水,導致舍內空氣污濁,雛雞易發生啄癖、發育不整齊、成活率低;若密度過小,房舍及設備利用率低,飼養成本高。飼養密度既包括每平方米飼養多少隻雞,也包括採食位置、飲水位置的情況。採食位置要根據雞日齡大小及時調節,以保證每隻雞都能同時採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