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吴芳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她精致的妆容、优雅的穿搭、制作的美食,可见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女士。而吴芳还有一项“隐藏”技能——刺绣。作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丹壮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今年42岁的吴芳打破了大多数人对非遗传承人等于老工匠、老师傅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年轻、现代、时尚的传承人形象,以表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方式同样可以多样化。

吴芳展示制作好的马尾绣工艺品,她身上的新衣出自妈妈谭秀仙之手

公益沙龙体验非遗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其采用马尾外包一层色线,绣品质感立体,造型抽象,更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日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的“装美家园·多元文化”沙龙活动中,身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吴芳与观众们分享了马尾绣制作技艺。

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需要经过制作马尾线、固定框架图案、镶边、“填心”、钉“金线”、装订六道工序才能完成。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尾绣制作工艺,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吴芳还特别准备了简单易学的半成品材料包,手把手地教大家使用马尾和丝线制作马尾线,并完成属于自己的绣品。

活动结束后,吴芳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几张照片,晒出自己当天所穿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这套服饰的主色调为湖蓝色,围腰、领口、袖口和裤脚皆点缀着精美的刺绣纹样,吴芳调侃道:“谭大师终于看不下去了,今年给她闺女做了两套新衣服。”

巧手技艺代代相传

在吴芳的家乡河池南丹县,壮、苗、瑶、水、毛南等多民族长年共同生活,文化习俗相互交融,而刺绣则是当地少数民族服饰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并通过家族成员代代相传。吴芳对刺绣的热爱和技艺便源自她的妈妈——谭秀仙。

吴芳创作的马尾绣绣品

一根根丝线随着指尖舞动,一朵朵繁花绽放于布料之中。外婆和妈妈专注于刺绣的画面常常出现在吴芳儿时的记忆里。最令她难忘的莫过于第一天上小学时,妈妈专门为她缝制了一件西装,并在衣领和袖口上添加了刺绣图案。刺绣与西装的组合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不但吸引眼球,更让年仅7岁的吴芳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学习刺绣的念头。

马尾绣、卷绣、布贴绣、打籽绣、平绣……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吴芳渐渐熟练掌握了各种刺绣针法。后来,吴芳相继到南宁、北京求学。刺绣这门技艺总能令她收获好人缘,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们,十分羡慕吴芳的巧手,特别喜欢她制作的刺绣作品,令她深深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并非陈旧、落后,而是大有可为。

传承非遗“玩”出新花样

吴芳的想法与妈妈谭秀仙不谋而合,母女两人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道路上共同前进着。如今,谭秀仙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相继成立了壮族服饰制作技艺传习馆和专门从事少数民族艺术产品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工艺品公司,吴芳则将工作室开到了南宁,并通过参加公益讲座、传统工艺展示活动的机会,与更多的人分享刺绣这项指间技艺。

非遗公益沙龙中,吴芳教观众制作马尾线

不仅如此,母女俩还一同获评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2017年,谭秀仙与吴芳共同创作的《刺绣——马尾绣掛幅》在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同年,吴芳受邀参加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织染绣彩·八桂茶香——广西文化体验工作坊”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示刺绣的魅力。

为了让传统非遗“年轻化”,从而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2019年9月,自治区文旅厅举办了广西非遗传承人集体入驻抖音仪式暨抖音宣传培训班。此次培训让吴芳打开了眼界,她积极注册了抖音账号,以短视频的方式推荐和展示壮族服饰。吴芳谦虚地说,目前自己还在学习和摸索阶段,但十分期待年轻的网友们通过互联网参与到观赏、制作、创作的过程,最终可以实现将非遗的文化价值转变为市场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