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續作、重啓、重製還是獨立新作,由於原作擁有完整的人設及故事框架,也已經經歷了市場考驗,“文藝復興”類作品比起原創動畫,更容易獲得較高關注度。看到這裏,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續作、重啓與重製,都是圍繞原有角色展開,那麼如果換了主角與背景的新故事,還能喚起前作粉絲的情懷嗎。


題圖 / 犬夜叉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至於孩子她媽是誰,似乎並不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文藝復興”這個詞被動畫愛好者頻繁提及。

這裏所說的“文藝復興”自然不是14-16世紀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西歐流行起來的歷史事件,而是完結已久的經典日本動畫紛紛傳出推出新作的消息。從《死神》《寒蟬鳴泣之時》《水星領航員》《東京貓貓》新作,到《犬夜叉》的後代故事,原以爲畫上句號的作品紛紛重生,以全新的面貌回到觀衆們的視野。


對於許多早已成年的動畫觀衆來說,面對“有生之年”的作品重新復活,既有“老友重逢”的喜悅,也有對未知改變的擔憂。這時,“情懷”就成爲了喚起這些觀衆記憶的最佳選擇。而符合當下審美偏好、展現現代年輕人思想的新作,卻可能更容易獲得新一代觀衆的青睞。

究竟是着力於重現經典,還是讓作品煥發新生,成爲“文藝復興”動畫面臨的難題。在情懷和創新的取捨中,近年來動畫製作團隊不斷進行着嘗試。

情懷滿點的續作

如果想要在新作中維持較高的“情懷”含量,將過去的故事延續下去,那麼續作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復興”方式。

2018年播出的《魔卡少女櫻 透明牌篇》,從開篇小劇場、片頭動畫、聲優團隊,到服裝和卡牌設計,處處透露出對前作的致敬。時隔二十年迴歸,在劇情和人設方面,續作充分考慮前作粉絲的喜好,主角小櫻在過去的冒險中收穫成長,另外和小狼的“發糖”情節,也狠狠收割了一波少女心。


一般情況下,粉絲們對續作有着嚴格要求,期待見到經典作品的內核得以完美傳承。因此《魔卡少女櫻 透明牌篇》設定的改動,新的劇情走向,也讓這部續作面臨粉絲“劇情無聊”、“角色性格臉譜化”等質疑。

不過即便有爭議,只要情懷渲染到位,總會有觀衆願意爲新作買單。在國內,豆瓣1.3萬餘人爲《魔卡少女櫻 透明牌篇》打出8.2分的成績。而今年播出的《魔神英雄傳》30週年紀念作,雖然被粉絲們吐槽成“賣新模型的廣告片”,但因其保留了第一部動畫的主題曲、老版聲優悉數迴歸,也有人表示“劇情不重要,我的童年回來了”。

重啓:新老觀衆“我全都要”

而“情懷牌”的另一種打法,則是經典IP的重啓。

與續作不同,重啓作品雖然採用前作人設,但背景設定、敘事方式甚至故事情節等核心內容已經改變,於今年4月開播的《數碼寶貝:Ψ》就是“IP重啓大軍”的一份子。

其實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裏,萬代南夢宮和東映動畫一直在嘗試《數碼寶貝》的“去初代化”,讓IP走向更爲廣泛的大衆羣體。但後續原創動畫收視不佳,遊戲與玩具反響平平,這樣的做法還遭到不少粉絲的質疑。

在數次嘗試未果後,官方決定將新作轉向《數碼寶貝》粉絲的“初代情懷”。大約從2012年起,《數碼寶貝》系列動畫、遊戲新作,都着重圍繞初代角色展開,《數碼寶貝:Ψ》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很顯然,在追求情懷的基礎上,官方並未放棄拓展新的觀衆。《數碼寶貝:Ψ》沿用初代動畫的主角設定與畫風,卻將劇情背景放到了互聯網時代,在這裏,主角們重新相遇相識,被賦予新的使命,劇情也從冒險變成了拯救世界。或許站在製作方的角度來看,若是能看到二十年前的粉絲將新作推薦給他們的孩子,將是最好的結果。

舊作重製,新時代的重新解構

除了續作和重啓,有優質原作劇情作爲基礎的舊作重製,一直都是較爲穩妥的“復興”方法。只要製作團隊正常發揮,安心重述原作的主線劇情,就會令原作粉絲安心不少。

衝着手冢治虫的名氣,2019年開播的重製動畫《多羅羅》受到諸多動畫愛好者的關注。但由於距離上一部動畫作品推出已過去半個世紀,情懷已經不是《多羅羅》重製版中最爲重要的元素了。


上世紀60年代,《多羅羅》原作漫畫連載、第一部動畫播出,正值日本左翼思潮盛行的階段。除了戰爭描繪與人性救贖,社會階級也是《多羅羅》討論的重點。於是在《多羅羅》的《萬代之卷》中,“施捨的好人與掠奪的妖怪是同一人”的設定,將資本家僞善一面以及對平民的剝削展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是考慮到當下和平年代下的社會環境,2019年的新作動畫弱化了對社會階級的諷刺,減少對“性本惡”反派角色的刻畫。新作更強調人性複雜,爲觀衆呈現出一副殘酷的亂世畫卷。

根據新時代觀衆的審美、認知及需求,選擇從不同角度還原前作核心精神,纔是這類重製作品改編的重點。而情懷元素的融入,只能算錦上添花的操作,也只有像《水果籃子》《足球小將》這樣,時間跨度並不太大的重製動畫,才能收穫更好的效果。

新時代的畫風、技術以及現代思想的結合,讓經典作品煥發出新的光彩。如果製作方誠意滿滿,重製作品的質量符合現代觀衆預期,“炒冷飯”也會讓觀衆們“真香”。

精神續作、後代故事,將情懷藏在創新裏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續作、重啓與重製,都是圍繞原有角色展開,那麼如果換了主角與背景的新故事,還能喚起前作粉絲的情懷嗎?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在以下兩類作品中找到答案。

一類是傳說中的“精神續作”。

雖然這些“精神續作”因爲客觀問題並沒有繼承IP,但無論如何,原作內涵都將在獨立作品中保留下來。如同《MIX明青故事》之於《棒球英豪》,《MEGALO BOX》之於《明日之丈》,不同的角色與故事,卻有同樣動人的精神與情感。這時,觀衆也就更容易拋卻“童年濾鏡”,以新作標準看待。


另一類作品則是“後代故事”。

觀衆們常常會將這類作品與前作進行對比,並抱有“超越前作”的期望。正因爲如此,後代故事也常常引發大量吐槽。比如不少粉絲認爲《博人傳:火影忍者新時代》“能力設定混亂”、“前期沒有明確主線”、“沒有原作熱血”。

但實際上,獨立衍生出的精神續作與後代故事,更具備新時代的印記。就如同《火影忍者》的鳴人立志成爲火影,而兒子博人卻要走不同的路一樣,參與《博人傳》製作的黃成希在知乎相關問題裏提到:“由於時代與家庭條件的關係,鳴人與博人想要證明的東西會有所不同……也映射了現代社會的孩子們,相對更願意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希望大人只把他們當成小孩。”


粉絲們在意的情懷延續,暗藏在偶爾出現的致敬彩蛋裏,而故事內容,則意在貼近新一代觀衆的所思所想。至於設定如何改動,粉絲與新觀衆是否願意買賬,恐怕就得另當別論了。

近期公佈的《犬夜叉》新作企劃,同樣將續寫主角們的後代故事。雖然目前官方只說明瞭劇情梗概,粉絲們卻熱情十足,開始討論新作的人物關係,猜測起劇情走向。只不過,現在粉絲關心的“孩子們的母親究竟是誰”、“爲什麼要進行放養教育”等問題,在官方看來似乎並不值得深究。

畢竟在日本,利用週年紀念的日子,讓經典IP重新迴歸觀衆視野,並展開一系列商業開發的做法已經相當常見。無論續作、重啓、重製還是獨立新作,由於原作擁有完整的人設及故事框架,也已經經歷了市場考驗,“文藝復興”類作品比起原創動畫,更容易獲得較高關注度。

爲了充分挖掘經典IP的商業價值,“文藝復興”作品往往需要兼顧情懷與創新,並根據受衆需求做出適當取捨。但不管維持原作還是進行改動,都是爲了用新時代的元素,將經典IP及其精神內核延續下去——既讓粉絲們“夢迴青春”,也期望成爲新一代青少年的童年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