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陳賡的後人看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故鄉參與到了革命建設事業中,如果說在他去世後,能夠魂歸故里的話,那麼無論對他還是對陳家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新中國成立後,爲了表彰在戰爭期間軍功卓越的將軍,我國也設立了開國元帥和開國大將的軍銜,在十大大將中,陳賡的名字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的,而對於陳賡來說,爲什麼在其去世並安葬在八寶山的50年後,又被遷出了八寶山呢。

引言

在我國過去的戰爭過程中,曾經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將士,他們爲了中國的未來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這些人的付出之下,中國得以擺脫了戰爭的威脅,走向了發展的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爲了表彰在戰爭期間軍功卓越的將軍,我國也設立了開國元帥和開國大將的軍銜,在十大大將中,陳賡的名字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的,而對於陳賡來說,爲什麼在其去世並安葬在八寶山的50年後,又被遷出了八寶山呢?


陳賡的革命經歷

在陳賡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加入到了湘軍的隊伍中

,由於他在戰爭期間表現優異,因此也很快就晉升成了上士。

當陳賡離開湘軍後,他也結識了毛主席,並參加到了共產黨的建設事業中

。對於陳賡而言,他的進步思想也使得他對於帝國主義的活動始終都保持着反對態度。

當1924年黃埔軍校開始第一期招生後,陳賡也憑藉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了進去

。熟悉黃埔軍校的人應該都知道,在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中,許多人後來都成爲了非常優秀的將軍,陳賡也不例外。


在黃埔軍校學習過程中,蔣介石也發現了這個人才,在他心中,一直都希望陳賡能夠爲自己所用。在後來的日子中,陳賡更是救下過蔣介石的性命,當這件事情發生後,蔣介石也就更加堅定了要重用陳賡的決心。

但是,就算蔣介石不願意放走陳賡,但在陳賡的心中,他也始終都不願意歸順國民黨。即使是面對死亡的威脅,陳賡也從未改變過自己的信念,就這樣,蔣介石雖然十分不捨,卻也不得不放棄這樣一個優秀的軍事人才。


在陳賡加入到紅軍隊伍後,他也展現出了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能

在抗日戰爭中,陳賡指揮了三次殲滅戰,據統計,在陳賡的帶領下,累計殲滅了日軍四千餘人,繳獲的戰利品更是不計其數。而在解放戰爭中,陳賡大將更是成功殲敵接近兩萬人,可以說是爲共產黨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許多戰爭中,他都堅定了自己爲共產黨效力的信念,從陳賡大將一生的經歷就能看出,他的大將軍銜也是名副其實的。


陳賡去世後靈柩的歸屬

然而,

在1961年時,陳賡大將卻因心臟病的發作而離開了人世

,當他去世後,他也被國家安葬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中,以供後人的敬仰。但就

在50年後,陳賡的後人卻向國家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將陳賡的靈柩移出八寶山,送回家鄉落葉歸根。

在陳賡的後人看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故鄉參與到了革命建設事業中,如果說在他去世後,能夠魂歸故里的話,那麼無論對他還是對陳家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基於這個原因,在中央領導的反覆思考之下,最終也同意了將陳賡大將移出八寶山的請求,

在2011年的時候,陳賡的靈柩也被運回到了他的老家湖南湘鄉。


結語

對於陳賡大將而言,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爲戰爭的影響離開了家鄉,在他的一生中,始終都爲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而奮鬥。縱觀陳賡的一生可以發現,在他出衆的軍事能力的影響之下,他也立下了許多戰功,爲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新中國建立起來之後,他更是幫助我國建立起了第一所軍事高校,並將蘇聯方面的先進技術引進過來

,可以說陳賡在我國軍事國防領域內做出的貢獻,也是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

在我國過去的戰爭歷史中,正是因爲出現了許多像陳賡這種能夠爲了祖國無私奉獻的人,我國才能夠早早地擺脫了屈辱的歷史,重新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也不會擁有現在的美好生活,在未來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牢記這些革命先輩的奉獻,畢竟他們纔是新中國的奠基人。

參考資料:《開國大將陳賡》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於今日頭條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