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這組數字引發關注還在於,它與人們通常在網絡上得到的國民收入水平印象有較大的偏差。李克強:中國6億人月收入1000元,人均年收入3萬元。

(原標題:馬上評丨“6億人月入僅千元”,總理說的這組數字引人深思)

“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箇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爲要。”

李克強總理在5月28日答記者問中說到的這組數字,在網絡上引發強烈的關注。這體現了總理對民生問題清醒判斷和充分重視。客觀準確的統計數字是決策施政的基礎,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這場答記者問,相當的篇幅都是圍繞民生展開的。比如李克強說,“我們強調政策資金要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那就只是9億張喫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一定要把賬算細,把錢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實保障。”

“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這組數字引發關注還在於,它與人們通常在網絡上得到的國民收入水平印象有較大的偏差。

在網上,月入過萬似乎是很輕鬆的事,月薪好幾萬還哭窮的帖子都不時出現。個別網站甚至塑造出了“人均年薪百萬”的外部觀感。“人均年薪百萬”固然太誇張了,但是你確實很少能在網上看到月薪低於兩三千的人。

兩相比較,當然是總理掌握的數據符合實際。中國人還不夠富裕,這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可是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不僅“6億人月入1000元”難以想象,就連“人均年收入3萬元”都顯得太低了。

這種認知偏差的背後,隱藏着解讀我們這個時代的密碼。

第一個原因,很多低收入人羣沒有上網。

據今年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爲9.04億。這個數字固然已經很龐大,但還有近5億人沒有“觸網”,以農村地區人羣爲主。

在這個時代,一個羣體不上網就難以發聲,他們的訴求、樣貌就難以被外界察覺。人們雖然知道低收入羣體的存在,但不知道他們具體多大規模,不知道他們每日所思所想。他們大多時候是“沉默”的。

但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因爲同樣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羣體佔比僅爲27.6%。也就是說,大多數網民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富裕。

這表明,在網絡上大家的“心理富裕程度”超出了我們社會的實際富裕程度。這種羣體心態會導致一些不良現象,比如盲目膨脹、未富先驕,比如對低收入羣體的忽視等等。

總理在權威場合給出的權威數字,有利於我們保持清醒、戒驕戒躁。這些年來的公共政策,不論是扶貧還是“保就業、保民生”都是在補短板,都是爲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必須承認,這些政策迄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將來依然任重道遠。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當我們進行公共討論的時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網絡內外還有許多沉默的聲音需要打撈、需要傾聽。即便我們沒有能力幫他們富裕起來,至少也不要有意無意替他們假裝富裕。正視現實,我們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相關推薦
  • 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元 中央看到了非常嚴峻的問題
  • 李克強:中國6億人月收入1000元,人均年收入3萬元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