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的好习惯大多都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联,比如父母为幼儿朗读有趣的童话故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有益于幼儿早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如果父母之间能够就自己阅读的书展开一些交流和探讨,或者有意地请孩子参与一些较浅层的读后交流,将会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能力,阅读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教育考试中,无论是英语学科还是语文,阅读都是占比最大的一个,考研英语更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在职场上,审阅文件、整理资料,以至与人交谈、运筹帷幄,无一不需要阅读的积累。

然而书籍却不是一块美味的蛋糕,每个人都能开心地品尝。它需要一颗平静的心,需要一份阅读的冲动;它需要发自内心的兴趣,更需要长期的坚持。

那么,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真正爱上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出持续性的阅读热情呢?

家长们可以从培养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挑选多元书籍以及阅读陪伴等方面入手。

阅读热情的激发与培养

持续性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只能来自阅读;l,来自阅读过程中的愉悦精神。成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孩子没有充分体验过阅读快感、养成主动阅读习惯,你用再多的方法鼓励他阅读,或者惩罚他的不阅读,都是无济于事的。

无处不在的书

一般情况下,爱阅读的儿童来自爱阅读的家庭。培养阅读种子的第一步就是给他们提供亲近图书的环境和机会。因此,家庭藏书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做一个更为细致的调查并进行对比研究,一定可以发现,藏书越多的家庭,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好,阅读量越大。

家庭书籍,不是锁在书柜的装饰品,而应该是讲究质量与类别的挑选,真正可以为孩子带来精神养料的阅读宝库。家庭书籍的摆放应该是无处不在:书桌上、沙发上、床头,甚至厕所里。这种视觉的暗示,会慢慢激发小孩阅读的冲动。

适宜的书

要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图书,不仅有他现在想读的、爱读的书,也应该有他暂时还读不了的书,并且欣赏儿童阅读的“反刍”行为。

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的阅读反刍。到了高中以后,他们偶尔会翻出一些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读过的书,再读一遍。很多家长看到这么大的孩子突然举起这么一本幼稚的书来读,都会责骂。事实上,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时间尤其重要。他们实际上是在享受和重温自己的童年,阅读的心情和阅读的感觉。

阅读的陪伴者

阅读的好习惯大多都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联,比如父母为幼儿朗读有趣的童话故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有益于幼儿早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

随着孩子识字数量增多,父母可以通过一些“亲子共读”时光,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引导的开始,往往需要从“听读”开始。

大声读给孩子听,最适合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和识字不多的学龄初儿童。孩子在快乐的亲子共读中所享受的愉悦,不仅包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愉悦感,更有亲子交流、情感分享的深层次愉悦情感。除了读书给孩子听,还可以和孩子就阅读的图书讨论一些话题,更好地激发儿童阅读的乐趣。

全家阅读

家里充满读书氛围与环境有益于孩子阅读热情的培养。

“亲子共读”不能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你今天怎么不读书啊?你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你每天必须读完30页!……这些生硬的任务式催逼,不仅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亲子共读”应该是父母悄无声息地阅读,孩子不由自主地跟随。

父母经常捧起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而不是到家就打开电视或者电脑,一定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能够就自己阅读的书展开一些交流和探讨,或者有意地请孩子参与一些较浅层的读后交流,将会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尊重孩子不同的阅读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精神个体,他们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阅读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发现、尊重并发展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帮助孩子树立阅读习惯的关键的一步,这将影响到他后续的阅读动力、以及阅读风格的形成。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在学习上,性格的形成、气质的培养、人生涵养等各方面,阅读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借此提升涵养,与孩子共同进步。也许,这应该就是教育最好的模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