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而言,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辅导,课下自然会问老师解决问题,这种孩子的家长一般也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如果是那种上课不认真教的老师,教学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家长又怎么会愿意让他收费辅导。

  网络上随便一搜,就能够发现许多对老师怀有深深偏见的评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是个轻松的职业”等等,另一句让老师很苦恼的话,就是“上课不讲,辅导班讲”,而且在网络一直传播着,逐渐融入公众的认知,成为老师不得不背的锅。

  那些诽谤老师的人,有多少是道听途说,有多少人是为了黑老师,而编造舆论?

  对于真实情况,举报即可

  从我认识的老师来看,每一个老师都是尽职尽责,甚至恨自己的学生不努力,恨不得将自己的知识全都塞给学生。很多老师曾经都会为了讲完一个知识点,而口干舌燥,而拖堂,难道老师自己不想休息吗?

  我不说绝对没有,肯定会有极个别的情况。但是对于这种个例,只要进行举报,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会进行相应的严肃处理。

  毕竟收费辅导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你吃了亏为什么还知而不报?

  说明事实只有一个: 没有!不存在这种情况!

  那为什么这句话会在网络上一直传播至今呢?

  导致偏见的因素

  一、辅导机构为了私利,歪曲事实。

  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谁第一次提出这句话,但是新东方的俞敏洪确实说过这句话,当时还引起了轰动。

  在节目《老友记2014》中,俞敏洪与于谦有一段对话,俞敏洪说道: 现实中有最极端的例子,现实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到了初高中以后,很多老师会在双休日在家里开补习班。他在课堂上上课的时候,并不会把知识没有保留的权利给学生。凡是在班里告诉学生,如果想听到这些题的解题方法,就要在双休日去他家里上课,上课就会收费。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就不去上课,他在教室里就会对学生横眉竖眼,像这种老师就属于罪该万死的那一类。

  对于俞敏洪的话,明显就有一定的问题。如果辅导收费算是很极端的例子,那么为什么又叫做比比皆是?这么一说,很可能是由于心虚而心口不一。

  辅导机构为了更好地占据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抹黑老师方面肯定有他们的“功劳”。只有正式老师退出辅导市场,才能够让那些真正的辅导机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教育部门发布要求,公众过分解读。

  曾在某次发布会上,我国的教育部长曾提出: “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上课,绝不允许上课不讲下课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后培训与辅导”。

  这句话乍一听没有错,是教育部门对老师的要求。但是教育部门所说的否定,被公众理解为这些否定本就广泛存在,所以才会被教育部门列为禁止的操作。正是有这样的理解,才加大了公众的误解。

  三、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担忧引发的抱怨,推卸责任给老师

  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而言,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辅导,课下自然会问老师解决问题,这种孩子的家长一般也是比较重视教育的。

  而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除开智力因素,很多家长会把原因归责于老师没好好教,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跟不上,只有进行更多的辅导,成绩才能有进步。课后要辅导,却又怕花钱。

  孩子的成绩还没着落,又陷入了两难之中,只有在网络上对老师进行抱怨,当他人谈到老师收费辅导时,自然会进行相应的附和,才能得到相应的发泄。

  尊师重教不应只是口号

  稍微有逻辑的家长就能够知道,如果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那必然会寻求水平更高的老师。如果是那种上课不认真教的老师,教学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家长又怎么会愿意让他收费辅导?

  此外在校园,每个老师都会有严格的考评。如果考核成绩不好,自然会丢面子。并且一旦被发现被举报,不仅很难堪,档案上甚至会可能有不良记录,也会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尊师重教本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就是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存在,所以一个行业由清白而被抹黑,受挫的是老师的教学态度,而最终受害的依旧是接受教育的普通孩子。

  循环往复,原来我们都在相互伤害。

  想了解更多一手教育信息,请关注梦想视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