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6年,一位天才命隕於北部灣防城海域。他年少成名,才華出衆,但命運卻曲折反覆。或許他來人間只是在歷一場劫,經歷了輝煌與失意後看破萬丈紅塵,悄然離去,留得身前身後名。

他便是王勃,一個站在文學巔峯的少年奇才。

1

還記得讀《滕王閣序》時的酣暢淋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樣大氣凜然的描述,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如此描述,動人心魄。

這篇序任何一句拿出來,都是巔峯級的存在,讓大唐半個世紀的文壇黯然失色。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存在,王勃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兼文壇大V杜易簡稱讚爲“王氏三株樹”之一。

你6歲時在幹嘛呢?是追蝴蝶、打兔子,還是玩泥巴?這種還未開跑就被甩了一大截的感覺真的好心酸啊,但誰讓人家生於翰林世家,長於書香門第呢!王勃祖上十代內,每代都出現過不世天才,幾乎承包了那段歷史的大文豪、大作家稱號。

emmmm,有句話叫優秀的人總是扎堆出現,然而光王家自己人就能組一個文豪小組,c位出道了!

等王勃再大點,也就你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人家已經讀了顏師古注的《漢書》,還提筆將這本書中的錯誤之處一一指出,寫成了《指瑕》十卷。這種事情的牛逼程度,就像上三年級的你通讀了楊伯峻的《論語譯註》,還指出了一大波錯誤,他9歲之前讀的書甚至比一些人一生讀的書都要多。

此事一經傳出,王勃神童的名號更加響亮。此後,他爲了體驗不同的人生,千里迢迢趕赴長安修習醫術。這門放在現代需要少則5-6年,多則十餘年的深奧學術,王勃只用了2年多時間就掌握了,用他的話說是“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十五月而畢。”十五個月啊,這是怎樣的聰慧!

2

雖然學了醫,但王勃的理想並不是懸壺濟世,和大多數文人一樣,他也有一個匡扶天下的大夢。於是在十四歲這一年,王勃走上了以文章干謁求仕之路。

公元663-665年,王勃多次給當朝權貴寫自薦信。這波好感刷的很是到位,丞相劉祥道、禮部員外郎皇甫長伯等御前紅人都對他讚不絕口。655年,也就是他十六歲這一年,王勃通過李常伯再唱《宸遊東嶽頌》讚歌一首,接着參加科舉,金榜題名,並如願以償地被授予朝散郎官職,成爲最年少的朝廷命官。

夫以幽明不測,尺標見天下之心;

鉅細相傾,寸管合羲舒之度。

豈非道存斯貴,理在必亨?

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芻議。

故有榮枯絕等,奉推轂而欣然;

年勢不侔,受分庭而罔愧。

風規可接,惟君侯體之;

今古未殊,則下官願矣。

常恨霜松列澗,萬尋無罩月之期;

露草滋山,寸莖有捎雲之望。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你以爲這就完了嗎?如此神童,怎會被埋沒。666年,17歲的王勃直接給唐高宗寫信,送上了自己新寫的文章《乾元殿頌》,唐高宗驚爲天人,併爲他蓋了一個初唐四傑之首的戳。

龜書吐瑞,按五校而分營;

鳳策揚輝,翔八鸞而節步。

帷宮霧轉,列芝蓋於中天;

帳殿星離,軔蒲輪於大野。

紫鱗充饋,若大帝之共臨;

素鶴翔華,類羣仙之廣宴,

花開瑞雪,委瓊饌而調芳;

彩絢祥雲,夾珠旗而曳影。

——《乾元殿頌》

3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王勃,少年意氣飛揚,自然結識一大堆志趣相投的朋友,在這些年間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這些詩中盡是豪情萬丈與不諳世事的開朗。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首詩一出,又引起了文壇一次大震盪。大boss太喜歡這個少年人了,於是大手一揮讓他去自己的第六個皇子——沛王李賢的府上做個修撰。

李賢比王勃小了五歲,都是少年人,志趣相投。然而這樣的少年意氣卻斷送了王勃好不容易得來的仕途。

事情很簡單,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喜歡鬥雞,在一次鬥雞時,王勃沒有管住自己的手,爲給李賢助興,用玩笑的口吻寫了一篇名爲《檄英王雞》的文章:

蓋聞昴日,著名於列宿,

允爲陽德之所鍾。

登天垂象於中孚,實惟翰音之是取。

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

遇風雨而膠膠,最足增人情思。

處宗窗下,樂興縱談;

祖逖牀前,時爲起舞。

……

如果不去考慮創作背景,那麼這其中紛繁的典故、華美的辭藻、精工的對仗,足以使其稱得上詠物的傳世美文。可是王勃萬萬沒想到,那一個“檄”字便讓他大好的前程毀於一旦。

檄,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大多數是兩軍對壘、兵戎相見時才能看見的字眼。而王勃,卻把它用在了身處王室的兩兄弟身上。這使唐高宗這個從皇宮長大的皇帝很是眼疼,於是下旨廢了王勃的官職,還把他逐出了沛王府。

4

面對突來橫禍,王勃決定四處走走,安撫下受傷的小心心。於是他一路南下遍遊巴蜀,還留下了諸多送別、思念詩,這時王勃的詩中充滿了惆悵和傷痛。16歲的少年,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怎麼能安然處之。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羣?

【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這兩首詩以江、山、亭、月、夜爲主要意象,描繪了江邊月夜送別的情景,把送別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句句透露着離別的傷感與痛苦。詩的妙處在於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別薛華》

這首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淒涼悲苦的情緒。詩的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頷聯和頸聯使用工整的對仗句式,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

遊歷巴蜀的三年時間裏,王勃看過了世間奇景,也面臨了悲歡離合,在悲痛中昔日意氣風發少年郎,終於看清了世間坎坷,一顆失意的心也慢慢沉寂了下來。

5

公元671年,王勃重返長安,再次科舉入仕。因爲他懂得藥理,便被友人推薦去虢州做了參軍。小地方、小官職,但王勃做得很開心。

然而,不知是王勃幼年太過順遂還是天妒英才,一樁殺人案將王勃徹底推向人生的谷底。這位叫曹達的犯罪官奴,被判定爲是王勃殺死於家中,於是王勃鋃鐺入獄,父親被牽連遭貶謫。

這次入獄讓王勃對仕途心灰意冷,即使後來朝廷想要將他官復原職,他也拒絕了。經由大赦天下出獄,在家休養一年的王勃決定去看被他牽連的父親。

公元675年的重陽節,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城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路經此地的王勃也和大家一起湊了個熱鬧,還寫出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這場由閆都督牽頭的盛會,本是爲了讓自己的女婿露一手,從而一舉成名。氮素,他沒想到王勃也來了,在初唐第一人面前,自己的女婿就不夠看了。

王勃也沒管這其中的彎彎繞,提筆一篇文章一蹴而就,驚豔了在座的所有人。彼時的王勃雖然落魄,但肯定傲骨錚錚,試與天爭輝。但這樣一個絢爛的生命卻要接近尾聲了,第二年,27歲的王勃在探父歸途中不幸溺亡,一代天才就此隕落,讓人唏噓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