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的週末安利推薦了好幾次萌寵電影,本週我們就來看看萌娃。

說到以兒童爲主角的電影,就不能不提伊朗。在國際影壇,伊朗兒童片一直是一股獨特的力量。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講述伊朗底層家庭生活的《小鞋子》毫無疑問最爲知名。其他如反映視力障礙兒童現狀的《天堂的顏色》、以小學生視角看大人世界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等都是高分佳作。

電影《小鞋子》

去年伊朗又出了一部以兒童爲主角的《夢之城堡》,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三項大獎。

嚴格來說這部影片不算是典型的兒童電影,故事的主體依然是成年人。不過片中兩個小孩的確佔據了很重要的戲份,也對主角的情感轉變起到了關鍵作用。

此外《夢之城堡》與其他伊朗兒童片也有着相同的核心:用孩童的純真來反襯現實生活的苦澀。孩子們過早懂事的心態和最本真的善良,讓成年人一邊心痛一邊又感到治癒。

影片一開場就是很童趣的畫面,鏡頭從一個洞中窺探外面色彩斑斕的世界,很典型的兒童視角。

但本片最大的主角其實是這位↓↓

他的出場方式很有意思,一開始就極不耐煩打電話,交代了似乎有很大的麻煩。

接着他要會面的女性出現,手上拿着大包小包艱難掏鑰匙開門,而他就站在一邊抽菸,順便還指責這位女性給他指的路太難走。

黑衣女性沒有及時打開門,他又開始不耐煩吐槽↓↓

幾個鏡頭,立刻交代了男主角的個性:缺乏耐心,又不怎麼尊重女性,活得很自我。

這種敘事方式也是本片的最大特點,全片只有一條時間線,直接以對話和生活細節來鋪墊線索、交代人物的身份與性格。觀衆沒法打開上帝視角,只能和旁觀者一樣一步步瞭解故事全貌。

其中也產生了一些懸疑和解謎的效果,比如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需要在對話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判斷他們之間的關係。開頭男主角爲何要慌張打電話,也直到結尾才揭開謎底。

在慢節奏的“生活流”中,其實各種細節都值得推敲,觀看過程中很多次都會產生“原來如此”的感覺。

所以這位黑衣女性究竟是什麼身份?男主角過來找她是什麼目的?也是通過對話來交代的。男主角從進門開始就一直盯着一輛車,並且催促黑衣女性趕緊給他鑰匙。

黑衣女性說這是希林的車,而這位叫希林的人已經住院。

既然能來把車帶走,理論上男主應該和希林是熟人。而事實上黑衣女性哭着問他有沒有去醫院看望希林時,他只敷衍說了一句“我會順路過去”,然後趕緊拿到車鑰匙打算走人。

在男主又一次不耐煩的吐槽中,我們才知曉原來黑衣女性是希林的姐姐,希林和男主是夫妻關係。

不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連孩子都是妻子姐姐在照顧。

而這位非常自我的男主,已經有三年都沒回家了。

對妻子的姐姐態度奇差,妻子生病了也沒有表現出要好好照顧的心態,幾年沒有回家,一露面就想把車拿走。渣男的形象已經非常立體了。

更渣的是,自己的孩子他都不想帶走。姐姐已經非常卑微地說明目前不方便帶娃,男主卻是堅決不聽解釋的態度。

直到姐夫開車回家把路堵住,強行把孩子塞到男主車裏,他才接受了必須帶走孩子這個事實。

於是男主不得不帶着自己的一雙兒女回老家,一個大人兩個孩子開啓了一段未知的旅途。

片中兩個孩子的個性設置也很有趣,小女孩莎拉彷彿伊朗版秀蘭·鄧波兒,顏值很高,古靈精怪又善於表達,時而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裏,時而又像小大人一樣和成年人對話。

她知道自己很喜歡說話,於是戲稱自己是家裏的公關經理,雖然年紀尚小的她也並沒有懂“公關”的全部含義。

因爲莎拉的機靈,男主想拋棄兩個孩子自己上路的詭計也沒有得逞。

而身爲哥哥的小男孩阿里就很沉默。爸爸不在家,阿里一直承擔着照顧妹妹的責任。對於這個突然又出現的父親,他只是冷冷地觀察,並不如妹妹一樣活潑。

阿里總是用自己的力量默默處理着一切。他知道家裏的車太老舊,停車時熟練地搬來一塊石頭以防溜車。

給妹妹的腳擦藥,也是他的工作↓↓

妹妹的活潑治癒人心,阿里的早熟又讓人心疼。兩個這麼好的孩子還被拋棄,更突顯渣男無情。

而兩個小孩的存在,也成爲從頭到尾未出現的媽媽最好的“發言人”。孩子們有意無意間透露的信息,共同構建了一個善良母親的形象。

媽媽希林在幾年間的付出,爲孩子們建造了一個“夢之城堡”。她以丈夫的名義給孩子們買禮物,告訴孩子們爸爸在很遠的地方蓋一座城堡,不久後就去接他們。

男主曾在妻子姐姐家裏看到孩子們的塗鴉,這分明就是孩子們夢中的城堡。

就連外出打工,希林也把工作描述得很夢幻。上過農業學校的希林爲一間溫室花圃工作,時常也把孩子們帶過去,盡力營造出快樂的氛圍,讓兩個孩子在那裏愉快玩耍。

一路上小女孩都在唸叨自己很想念那個溫室花園,可見希林又爲孩子們編織了一個美好的夢。

在與孩子們相處中,男主身上的兩面性也逐漸顯現。

他渣的一面確實令人憤怒,拋棄妻兒找了別的女人,還把新情人帶上車想一起帶回家。

情人面對突然出現的兩個孩子顯得很錯愕,男主卻亮出了典型的渣男語錄:不是我故意要瞞你,我過後再給你解釋。

而即使有了新的女友,他對“前妻”(二人並沒有簽署正式離婚文件)也還是有控制慾。聽孩子們那麼喜歡“大衛叔叔的花園”,男主立刻掉轉車頭去見識一下這個叔叔是何方神聖。

看到花圃主人“大衛叔叔”如此欣賞希林,甚至還帶着點愛慕,男主立刻一耳光。不想盡到丈夫責任,但“我的女人”這個屬性必須明確。

另一方面,他也確實默默被孩子和妻子感動着,不自覺地開始改變。在加油站聽到小女兒說喜歡聞汽油味,按照男主的個性是很想吐槽的。

但他猶豫了一下,給了個肯定答案。看到女兒如此童趣,他也不忍破壞。

儘管手很粗糙,手法也不熟練,他還是堅持給女兒洗腳。

與兒子談心也使他徹底心軟下來。阿里帶着他一起看希林住院時的視頻,父子二人潸然淚下。

影片最後,男主開車撞到了不明物體,阿里堅持說撞到了狐狸,讓爸爸下車查看。男主一開始堅持稱自己只是撞到石頭,但最終還是打開了車門。

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有的事情已經開始改變。

兩個萌娃改變渣爹的故事,總體上還是挺溫馨的。只是從現實角度來看,也有不少令人唏噓的地方。

這部影片中的男性、女性身上,都有很多典型性的問題。男主角毫無家庭責任感的行爲不用多說,他甚至還利用病重的妻子賺錢。即使他有了“渣男回頭”的開始,此前給家人造成的傷害也很難彌補。

此外片中還出現了希林的兄弟們。他們一起把男主揍了一頓,想替妹妹討回公道,看起來兄妹情深。

但阿里是怎麼看待這些舅舅的呢?他再也不想見到他們。

一路上孩子們也只是提到媽媽希林的好,姨媽如何照顧自己,幾乎沒有出現其他的男性家庭成員。

男性在家庭中的缺位,由此可見一斑。他們的暴力行爲是否用在了女性身上也值得懷疑。

再看所有的女性形象,幾乎都是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型。最重要的“女主角”希林,一個人承擔了所有責任,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維護丈夫的形象,甚至還幫助償還丈夫的債務。

男主的情人也是卑微的,這段關係從來都由男主角來主導,而男主處理不好妻子和情人的關係,情人在其中也很爲難。

很多時候,這個看似只想讓男主爲她買買買付賬的女性都非常善良。儘管男主的孩子她無法接受,但還是叮囑男主說話注意態度,不要給孩子們留下不好的印象。

聽完希林的故事,她作爲女性的同理心開始爆發,同時開始對眼前這個男人失望,憤然離開。

和很多伊朗電影不同的是,《夢之城堡》中的角色們已經不能算是底層了,至少他們都有房有車。希林還算是受過相對高等的教育,臺詞中提到她有農業學校畢業證。

但即使如此,女性們生活中的困境還是沒什麼改變。家裏有難搞的兄弟、責任感缺失的丈夫,辛苦工作之外要承擔大量家庭責任。

而且她們也逐漸被這樣的環境“洗腦”,希林在病重時還打電話給男主,由他來決定自己是否拔管放棄治療。這裏面雖然有愛,但明顯沒有考量過這種“愛”還值不值得,只是覺得丈夫的意見很重要。

孩子們被母親的“夢之城堡”保護着,雖然偶爾也會感受到大人之間不太妙的氣氛,但總能安下心來做自己的夢。

只是不知道當這座城堡一點點消失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對大人的世界感到失望。尤其小女孩莎拉,或許要比哥哥面對更多的困難。

給孩子們“造夢”,也是給成年人自己希望,這需要我們共同去努力。

最後總體來看,雖然這部伊朗電影也講述了不少現實問題,但並沒有如《一次別離》《小鞋子》等影片一樣火出圈。比起前輩佳作,《夢之城堡》在觀感上還是有些寡淡了。

公路電影是在密閉空間製造衝突、完成人性爆發和轉變的最好形式之一,但影片中除了一場打鬥,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戲劇衝突。

大量時間都用在了對話上,又沒有明顯金句和高能時刻,觀影過程容易產生疲憊感,也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當情緒剛要被帶動時,故事就突然結束,沒有留下足夠時間讓觀衆沉浸其中。

對於社會問題的探討,影片也深度不足。兩性平權問題、家庭問題、兒童問題、女性職場、交警貪污等在片中都有涉及,但最終的焦點是哪一個也並不十分明確。

導演給出了很多現象,但最終沒有表達自己的態度。沒有“人性震撼”的瞬間,也就不會產生有效的“控訴”。影片在結尾處試圖加入一個男主利用妻子器官牟利的高潮點,但因爲又是隻用了對話的簡單形式,所以情緒震撼並未做到極致。

總的來說這部“公路小片”最大的收穫就是兩個萌娃,以及對渣男家庭責任感的反思了。另外影片中比較難得的一點是沒有刻意展現伊朗的落後一面,路上很多風景都賞心悅目。

靠萌娃治癒固然很好,但不夠完整的故事也是有點浪費小朋友們的演技,不得不說可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