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片名叫《歲月的童話》,但妙子的童年經歷乍看和童話並沒有太大關係。過去的生活如電影畫面般一幕幕閃過,27歲的妙子也在想,爲什麼會突然回憶起五年級的自己。

雖然六一是“兒童節”,不過蜀黍的盆友圈還是被不願長大的中年少男/少女們刷屏了!

真正的兒童們都有假期和禮物,大齡兒童們都在互相祝福自我滿足。這屆年輕人爲啥這麼熱衷於兒童節?懷念童年的單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的成長經歷裏多少都有遺憾,成年後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那些幼時藏在心底的願望。

今天叔要推薦的這部30年前的日本老動畫《歲月的童話》,講的正是這樣的心境。

《歲月的童話》的編劇兼導演,正是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高畑勳。他與宮崎駿之間亦對手亦朋友的關係,憑藉《輝夜姬物語》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輝煌時刻,創立吉卜力工作室的故事,以及啓用久石讓、鈴木敏夫的敏銳眼光,全都是說不完的傳奇。

當然最令影迷喜愛的,就是他散文式的影片風格。高畑勳總是能在生活瑣事中找出共鳴,質樸平實的敘述中略帶傷感,不獵奇晦澀但永遠值得回味。

這部以童年回憶爲主題的《歲月的童話》,也是典型的“高畑勳製造”。畫面細膩清新,夏日農村的生活就像“動畫版李子柒”般可以視覺治癒。90年代二維動畫特有的質感,比現在的3D動畫更夢幻。

很多有共鳴的生活片段,也是高畑勳的特色。

片中27歲的女主角妙子正是叔一開始說的“心中藏着遺憾的成年人”。妙子成長於普通家庭,在大城市中當“社畜”。某一個夏天,她請了十天假期去完成一個童年願望——享受鄉村生活。

27歲的妙子

這個願望來自於妙子小學時期的一個執念。那時每到暑假,同學們都會回鄉下老家享受夏天。而自小生長於東京,家裏老人已不居住於鄉村的妙子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每當暑假來臨時,朋友們都各自去玩耍,只有她一個人還留在家裏。她想要的“出去玩”是度假,而媽媽覺得逛商場看電影已經足夠了。這成爲妙子童年時期的遺憾。

5年級的妙子

一想到終於能完成五年級時就種下的心願,妙子心裏迴盪着久違的興奮。但關於那時的回憶也因此一發不可收拾地全都湧上心頭。

在鄉下,各種各樣的農活使妙子感到新鮮,摘花、插秧、曬染料、自己體驗染布....但充實的生活還是沒能阻止妙子不斷回憶起童年。

雖然片名叫《歲月的童話》,但妙子的童年經歷乍看和童話並沒有太大關係。她的五年級時光太普通了,甚至有很多難以忘記的委屈。

十歲的妙子很平凡,她不敢表達自己,班會上同學們踊躍發言,她永遠坐在角落裏不提意見。

她想成爲父母眼中的不平凡,於是只要有一點進步就會和爸媽開心地交流。然而父母認爲的“好孩子”,和她想的總是有點差別。

很委屈,但妙子又不知道該如何與父母說這種委屈。

漸漸地,她的自尊和個性,變成一種任性。她不是父母期盼的溫柔順從的女孩,各種小脾氣都是“不懂事”和“叛逆”。

一次“出門事件”,就很好地概括了這種代際矛盾。

妙子不是很明白,爲什麼父母明明說好的只帶她出門喫中華料理,最後又食言帶了姐姐一起去。

想要和大人一樣精心打扮,有個搭配衣服的包包開心出門,但沒人願意理解青春期即將來臨的小女生那點愛美之心。

姐姐施捨的舊包包,成爲委屈爆發的導火索,小女孩的倔強脾氣突然上頭。

她滿心希望父母會哄哄她,至少給個臺階下,而爸爸卻不去理解女兒犯倔脾氣的原因,帶着其他人轉身就走。

眼淚奔湧而出之後,收到的是父親的一個耳光:“你太任性了!”

妙子躲在被窩裏哭了一整晚,思考自己是不是撿來的孩子。這大概也是很多人童年時光都會有的疑惑吧。

孩子希望做父母心中的唯一,獲得特別的愛,而父母的世界裏有太多事情需要平衡,無法滿足孩子所有的期待。

這種無法溝通的矛盾,也是童年時必經的一點苦澀吧。

人生的遺憾就在於,許多事情總要經歷過時間纔會明白。27歲的妙子用自己10歲時的例子啓發小表妹,少一些任性,沒有貴价的名牌運動鞋也無所謂,小虛榮也要考慮父母。

她也終於想起,其實爸爸好幾次都滿足了她的要求。

換位思考明明可以到來得早一些,只可惜當時我們和父母都沒有邁出主動溝通的那一步。

當然,妙子的童年也是有很多有趣回憶的。進入高年級的小學生們逐漸開始摸索感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學校裏時不時就有男生女生傳緋聞。妙子也當過一回這樣的女主角(妙子全名爲岡島妙子)。

同學們總對緋聞CP有興趣,時不時就愛起鬨,當事人只好紅着臉驚慌失措。

男孩也曾截住妙子,緊張地問“晴天雨天和陰天,你喜歡哪個天氣?”聽到妙子小心翼翼地回答“陰天”,慌忙丟下一句“我也是”,紅着臉跑開。

最初的悸動,成爲27歲妙子心中的美好。

可惜高畑勳從來不把生活拍成偶像劇,妙子和小男孩並沒有在成年之後相遇,然後展開浪漫愛情。

懵懂錯過的就只能留在當下,之後再難找回,這就是生活本身。

作爲女性,妙子的童年生活裏還有很多獨屬於女生的小尷尬。第一次上生理衛生課,第一次知道月經是怎麼回事,不由得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一知半解的男生們用這些開玩笑,女生們也只能氣着跑開。

性教育不到位,男生們產生了“月經會傳染”這種荒謬的想法,生理期女同學不能碰球,一碰自己就會被“傳染”。

說不上美好,但這也算女生們的集體經歷吧。

過去的生活如電影畫面般一幕幕閃過,27歲的妙子也在想,爲什麼會突然回憶起五年級的自己?

其實在她的潛意識中,還是沒有放下過去的種種。這或許也是因爲,五年級正是童年到青春的過渡期,巨大的變化對她影響很深。

她一直相信“分數玄學”,小時候分數除法學得好的同學,後來都順利結婚生子。自己分數除法只考了25分,所以人生也是尷尷尬尬。總之,過去的自己決定了一切。

其實生活真的會有這樣的“玄學”:因爲過於糾結,所以沒有改變自己,最後發現童年真的對現在的自己產生了巨大影響。

五年級時妙子曾經遇到過一個邋遢的同桌,同學們都厭惡他,說他的壞話,但妙子不想以外表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可惜的是,她沒有把想法表達出來,最後也沒能與同桌好好交流。

27歲的妙子也陷入了同樣的尷尬。她嘴上說喜歡鄉村生活,但體驗過了辛勤勞作的苦之後,內心已經有些動搖,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

與帶着她體驗鄉下生活的男生互有好感,妙子也沒有明示。

17年之後,妙子陷入了與五年級時相同的“成蛹期”,渴望蛻變,但又力量不足。自以爲已經長大,實際上還沒有跨越走向成熟的心理階段。於是她又一再想起過去的歲月。

小時候的任性、遺憾、委屈,一直在妙子身上揮之不去。她的確有意識地想要彌補,就像是給自己安排這趟圓夢之旅,以及高中時參加話劇社團,完成小時候想要上臺演戲的心願。

但表面的遺憾彌補了,內心的空缺卻始終沒有填滿,五年級的自己好像一直都在身邊。

最終導演也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告訴我們,如果覺得童年的自己不那麼好,就和TA告別,讓現在的自己去做出改變,去爭取想要的未來。

故事結尾,勇於踏出性格舒適區之後,妙子果然獲得了不一樣的人生,“歲月的童話”才真正給出了童話的感覺。

或許這就是六一對於成年人的意義,這一天可以盡情找共鳴,盡情完成兒時的心願,然後提醒自己放下過去的不愉快,努力讓生活成爲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只要保持童心,保持快樂,你的童年也可以隨時再開始。

相關文章